万江:昔日“黑臭涌”,变身“景观河”

万江:昔日“黑臭涌”,变身“景观河”

■治理后的简沙洲涌

阳光下的简沙洲涌波光粼粼,河岸绿树成荫,堤岸上一幅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壁画折射出民众诉求与环境治理观念之变。岸青水秀风景如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河岸人行道上散步、遛狗。这里曾经是一条黑臭水体,经过整治后,目前已消除黑臭,同时随着“一河两岸”的建设,也成了该社区的“景观河”,社区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万江街道加大力度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4条黑臭水体和18条疑似黑臭水体已基本完成整治、消除黑臭现象,其他河涌整治提速,水质逐步改善。接下来,万江将加快推进东江下游片区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排水户尾水接驳工作,助力东江下游片区国考、省考断面全面稳定达标。

变化

昔日黑臭河如今成“景观河”

简沙洲涌起止点分别为简沙洲排站和宏远排站,位于万江街道与南城街道交接处,属于跨镇街河涌。这里曾经是国家督办的建成区黑臭水体之一。

11月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经过持续治理后的河水不仅褪去了前些年的黝黑,河道内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再也没有前些年的臭味,而且河边新建了人行道,周边的居民不时在河边散步、纳凉。

“以前这条河涌污染严重,水体发黑不好看不说,天一热就有气味,人都要绕着走。曾经这条‘酱油河’成为周边居民最为头痛的地方。”来自湖南的李先生在简沙洲居住了十年,见证了简沙洲涌从“黑臭”到“宜人”的蜕变,这下楼便能享有的舒适河畔风光,让李先生对河涌整治的成果十分满意,“经过这几年的治理,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每天下午我都会沿着河边走一下,看一下。”

简沙洲涌的蜕变得来也十分不容易。李先生说:“别看现在如此优美,以前河岸边都是村民搭建的违章建筑,用围墙围起种植树木或养鸡鸭,各家各户的垃圾也都堆在河边,一刮风下雨,这些垃圾就落在了河内。而且,周边的企业和餐饮店也将废水偷排于此,常年累积下来能不黑臭?”

近几年,万江街道与简沙洲社区针对水体黑臭成因,通过截污、清淤、活源、生态修复、保洁等措施综合治理,才有如今成果。其中,简沙洲涌截污工程纳入2016年至2018年万江街道截污次支管网工程(滘联围、胜利围片区),新建配套污水管网长度3900米。此外,河涌清淤1.2万立方米,大力整治周边“散乱污”企业84家。

简沙洲社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蔡贺年介绍,在生态修复上,采取在项目河段安装曝气系统、选择种植矮型苦草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等措施,修复河涌生态。在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河面和河岸保洁,确保河面整洁,水质稳定。

据了解,2019年简沙洲涌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阶段工程措施和效果评估工作中,河涌水质消除黑臭,实现初见成效。最近一次水质检测为今年10月15日,透明度为0.5~0.6m,氨氮为1.63~2.57 mg/L,氧化还原电位为168~186mV,溶解氧平均值为3.8~4.6,均达到不黑不臭的评价指标。

治理

累计投资10亿元治理水污染

在万江,简沙洲涌的变化不是个例。万江牌楼基涌治理河段位于金丰围水系最下游,总长约3300米,水域面积约67200平方米。资料显示,整治前该河段共有非法排污口80个,附近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涌,严重污染水体。此外,该段河涌水动力不足,水流缓慢,终致水体发黑发臭。

万江街道通过全力截污、清淤疏浚、改善水动力等有力措施综合整治,万江牌楼基涌河道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已逐步恢复了原来的靓丽景色。根据检测结果,2019年至今该河涌已经连续一年无黑臭,今年大多数时间都能达到Ⅴ类水质。

不只是简沙洲涌和牌楼基涌,“治河要治本”在万江已是共识。河道“病”了,当然得“治”。但“治”,也要讲究方式。在过去,整治黑臭河道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黑臭现象周而复始。想要根治,就得对症下药,关键要切断污染源。近年来,万江街道先后累计投资约10亿元治理水污染。其中,投入8亿元推动2016-2018截污次支管网工程,投入1.5亿元实施4条黑臭水体和18条疑似黑臭水体及相关支涌综合整治。

同时,万江作为东江下游片区镇街之一,水污染治理工作对国考省考断面全面稳定达标有着重要作用。为助力东江下游片区国考、省考断面全面稳定达标,今年万江街道再投资4.5亿元实施东江下游污水系统完善工程建设,同时积极推动雨污分流及尾水接驳等工程建设。

据了解,万江街道东江下游片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截污管网约90公里,截至10月31日已完成建设78公里,完成率为86.2%。万江推动相关片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方面,去年建成雨污分流管网约23公里,今年继续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已完成约15公里管网。

“除此之外,在疏浚清淤、翻建护岸的同时还拆除不少河岸两旁违建,排查整改河道周边‘散乱污’企业,同时,对1781个入河排污口也开展整治工作。”万江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治理‘大动干戈’,是为了真正把污染水质的根源问题解决掉,防止问题回潮。”

目前,经过综合整治,万江街道辖区内53条河涌均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护河

不少“眼睛”盯着河涌

治河难,护河亦不易。两年前,简沙洲社区虾公坎人蔡伯成为一名河道养护员,简沙洲涌就在他的养护片区内。早上8点不到,蔡伯便会出现在简沙洲涌。他拎着打捞网走在岸边“地毯式搜索”,不放过河面上任何垃圾。

时至金秋,一阵秋风刮下两岸树木残枝败叶飘至河涌,蔡伯就变得格外忙碌:“简沙洲涌不能再‘受伤’了,树枝、树叶我也不能放过。”前些年,他从简沙洲涌里捞出来的“战利品”除了一网又一网的树叶残枝,还有泡沫塑料、胶袋、铁丝网等种类繁多的垃圾。“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垃圾桶。”不过,一场治标治本的整治行动之后,如今呈现在蔡伯眼前的河涌,不再是又黑又臭了。

蔡伯发现,在傍晚,这条以前鲜有人愿意接近的小河,竟然聚拢起越来越多的散步者。“天气好的周末,河边全是人,多的时候有上百个。”说到这里,蔡伯不忘提醒一句,“有些人走了之后把垃圾留下了,这个毛病要改改,简沙洲涌再也经不起垃圾的折腾了。”

在守护河涌的“立体网络”中,类似蔡伯这样的河道养护员只是其中一环。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今年5月,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压实基层河长巡河履职责任,提升巡河履职成效,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印发《东莞市镇、村级河长打卡巡河工作指引(试行)》,要求镇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查1次,原则上每个季度要对责任河涌至少全覆盖巡查一遍;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查1次,原则上每两周要对责任河涌至少全覆盖巡查一遍。每次巡河时长都在30分钟以上。

“除了河涌保洁,接下来我们一定落实好河长巡河工作,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排污口等问题;加强管网运营管理,做好在用管网的日常巡查和维护,确保污水管网健康运行;加强对排污企业日常监督,以源头污染管控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全年稳定消除黑臭,最终实现长治久清的目标。”万江街道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张喜林 文/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44 字。

转载请注明: 万江:昔日“黑臭涌”,变身“景观河”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