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7日讯  长得黑黑瘦瘦,两眼炯炯有神,一脸的憨厚和质朴。这是武汉联合发展港口有限公司(简称“花山港”)营运操作部操作一班班长鄂奎给人的第一印象。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9月27日早上7时10分,鄂奎比上班时间提前20分钟到达码头前沿。他围绕码头3个岸桥转了一圈,把轮子下的铁靴拿掉,插到大桥夹轮机旁边的插孔里,再察看岸桥是否有移动的痕迹。10分钟后,他又来到集装箱货场,沿着15台龙门吊机转了一圈。两圈转毕,7时30分,鄂奎准时到三楼中控室接班,安排一天的生产调度。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今年37岁的鄂奎,1985年8月出生于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花山镇山湖村。2004年7月,从武汉水运工业学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港,成了赤湾集装箱有限公司的一名码头工人。

在赤湾港,经过半年场吊学习,他成了一名场吊司机,一干就是五年。2009年10月,鄂奎回到武汉,成为阳逻港一期龙门吊司机,2016年来到花山港。

在花山港庞大的龙门吊现场,鄂奎率先登上了一个坡度近70度的镂空铁楼梯。记者踩着不足1米长的楼梯紧随其后,双手紧紧握住两边的铁栏杆,艰难地爬到了15米的高空。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在不足4平方米的操作室内,鄂奎坐在黑色座椅上,双手紧握座椅两边的操作手杆,手指熟练地按动手杆上的按钮。

“在15.3米高的驾驶室里,仅凭肉眼,就要将吊具插进集装箱上手机大小的四个锁孔内,就像在高空中‘穿针引线’一样难。”鄂奎说。从高空操控几吨重不停晃动的吊具,需要判断箱的高度,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以抛物线的形式,设定吊具的弧度,将锁头快速接近集装箱,对准集装箱上四个手机大小的锁孔,以最快的速度一次性插进去,最后吊起时需尽量减少晃动,稳稳放到相应地点。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为了整套动作一气呵成,鄂奎反复练习。随着熟练程度不断提高,他开始思考,操作法还能不能改进,如何让桥吊更稳、更准、更快?

一天鄂奎杰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握着手机上面的绳子从口袋里拉出手机,突然发现手机像钟摆一样在眼前晃动,脑海中霎时闪现出了集装箱的运行轨迹。刹那间,原来若隐若现的操作法变得异常清晰:运用钟摆理论,通过控制桥吊驾驶室平台的加减速,稳定被吊物体。那一刻,鄂奎兴奋得从床上跳了起来。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比想象中坎坷。新方法对挡位控制的要求很高,为了使挡位不随意产生滑动,鄂奎把手移到了挡位下部,用虎口牢牢卡着进行精确操作。那段时间,他日夜苦练,不停地练习新方法,时间一长,虎口处都磨出了血泡。

在反复坚持下,鄂奎终于练成“绝活”—“鄂奎吊箱法”,这一方法使得吊箱比原来“更准、更快、更稳”。2020年,他凭借着高超的技艺,获得武汉市政府公布的“武汉市技术能手”称号。去年,他又被交通运输部授予“2021年度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花山港,作为湖北港口的新生力量,一线操作人员短缺,为尽快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年来,鄂奎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工作。现在,他已培养出10名龙门吊司机,6名岸桥司机。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花山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4.9万标箱,件杂货吐吞量实现35.5万吨,比三年前翻了两倍。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摄影:记者刘斌)

【编辑:丁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21 字。

转载请注明: 学了技能回乡,他独创“鄂奎吊箱法”扎根花山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