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水淌不到地头”问题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立足这一要求,今年以来,日照市岚山区纪委监委在充分发挥派驻监督的同时,着力挖潜基层党组织监督力量,在区直部门单位党支部配齐配强纪检委员,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党支部,激活监督“神经末梢”,着力破解“水淌不到地头”的问题。

厘清为什么干——迎难而上破解监督新课题

时间的指针拨回一年多前。

2019年8月,岚山区纪委监委采取综合派驻的方式,设置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具体负责监督63家区直部门单位、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及区属功能区、国有企业,实现了派驻监督全覆盖。

但是,如何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做到形神兼备、监督有力,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方面,派驻机构监督遇到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监督对象多、工作人员少、执纪问责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每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平均不到3人,却要负责监督10余个区直部门单位,日常监督难以做细做实;有些部门单位业务专业性强,派驻机构很难对其核心业务、关键职权吃透摸准,容易造成监督不全面、不深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派驻监督“探头”的威力。

另一方面,区直部门单位自身监督存在短板。虽然每个部门单位都确定了分管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联络员,但是这些人员单位配备随意性较大,且身兼数职,对监督职责认识不到位,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开展监督时缺乏有力“帮手”;有的单位设有纪检委员,但也仅仅是“挂名”而已,未实际履职。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发现问题的岚山区纪委监委将深化改革的“鼓点”密集敲响。

“基层党支部担负着直接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的职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和压力传导至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岚山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厉华珍多次在有关会议及调研中,对有效整合监督力量、激活监督“神经末梢”提出明确要求,并积极推动该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明确干什么谁来干——“纪检哨兵”前沿一线强监督

开对“药方子”,才能医除问题“根子”,而这“药方”的关键“药引”是人。

今年8月,岚山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出台《关于加强区直部门单位机关纪律检查工作的意见》,坚持“应设必设”原则,要求设立机关党委的,成立机关纪委;设立机关党总支、党支部的,明确专人担任纪检委员。

目前,全区66个区直部门单位党组织(13个机关党委、48个党支部或党总支)共选举产生13名纪委书记、74名纪检委员,实现了区直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纪检干部全覆盖。

向下延伸,健全“监督网络”,派驻机构因此有了监督“触角”,实现了由原来10余个区直部门单位共用1个派驻监督“探头”,到多个“触角”组网监督、分级执纪的转变。

新兵初任,如何做到责任清晰、履责有据?对此,岚山区纪委监委立足纪检委员熟悉本单位业务、能够近距离监督的实际,针对区直部门单位特点,从开展纪律教育、加强日常监督、协助处置问题线索、受理检举控告等9个方面列出“责任清单”,为其履职尽责“定好规、画好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帮助新配备纪检委员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工作,岚山区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围绕党纪法规、工作流程等内容进行授课;建立跟班轮训制度,组织纪检委员分批次到派驻机构跟班学习,亲身参与日常监督、执纪问责等工作,手把手传授、实打实锤炼,快速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和纪检监察业务能力。

“干什么、怎么干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无从下手了。”区审计局党支部纪检委员郑玉迪说。

通过健全完善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把区直部门单位的监督力量凝聚起来,为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怎么才能干好的问题——完善机制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监督压力传导“不力”、熟人监督“乏力”和监督缺少“合力”等问题,始终制约派驻监督实效的提升。为破解这一难题,岚山区纪委监委积极创新,探索建立“1+6+N”整合联动机制,努力形成统筹联动、合力监督的工作局面。

“1”为1个纪检监察室,“6”为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N”为各区直部门单位纪检委员。将之前承担审查调查职能的第六纪检监察室明确为派驻机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指导派驻机构的监督执纪工作。实践中,根据日常监督和线索核查的具体需要,以“组团作战”模式成立工作协作组,由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纪检委员全程参与,第六纪检监察室给予工作协助和业务指导,采取室组协作、组组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对重大复杂疑难问题,以第六纪检监察室为主体,统筹调配全区纪检力量,采取提级查办、联合办案等方式,实行统一决策部署指挥。

从“单兵作战”到“集中攻坚”,需要不断总结完善,补齐短板弱项。对此,每月以派驻组为单位组织召开一次集中研判会,分析研究监督执纪中出现的问题,将遇到的困难摆在桌上探讨,集中“复盘”“会诊”,查找症结,总结通病,打破履职瓶颈,提升监督质效。

攥指成拳画好监督“同心圆”,同向发力构建系统“一盘棋”。谈起新机制,岚山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王世新介绍:“优势互补是关键,纪检监察室同志执纪执法业务能力强,派驻纪检监察组掌握日常监督‘廉情’动向,而纪检委员身处一线熟悉了解情况,各方劲往一处使,从‘一根绳’变成‘一股绳’,实现了监督效应倍增。”

此外,还先后研究制定《岚山区纪委监委派驻机构监督执纪监察工作办法(试行)》《派驻机构线索处置、案件办理相关配套文书表格模版》《区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审理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移送案件工作流程和文书规范(试行)》等配套制度规范,就开展日常监督、受理信访举报、线索处置、案件审理等工作作出细致规定,确保有规可循、有据可引、有“模板”可借鉴。

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着力破解“水淌不到地头”的问题任重道远。岚山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所做的工作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今后将继续强化督导、持续用力,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搭起环环相扣、密密实实的“监督网”,凸显党内监督的强大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68 字。

转载请注明: 着力破解“水淌不到地头”问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