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暂停景观照明、提倡节约用电……近段时间,受极端高温影响,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启动有序用电,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多年来习惯了“用电自由”的网友对此有些不解:为啥电力装机屡创新高,电还是不够用?
是电真的又不够用吗?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供应都在过“紧日子”。由于电源投资不足,跟不上用电量增长的速度,以及电网输配电能力较弱,停电一度成为家常便饭。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努力,我国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提升电力投资,电力行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当前,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至全球第12位,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先进的电力系统。可以说,在这一背景下再次出现的部分区域用电紧张,和历史上电力贫乏造成的“电荒”相比,已有本质不同。
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区域用电紧张,一方面体现在迎峰度夏期间制冷和度冬期间采暖需求陡增,高峰低谷用电差不断拉大,供应能力难以满足尖峰用电需要。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进一步加重了用电紧张的形势。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我国,2021年2月、7月美国德州、加州等地区先后遭遇严寒和极端高温天气,电力供应也因此出现严重不足。如何保障季节性尖峰负荷和极端天气下的能源供应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
另一方面则在于风光等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保持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单从我国24.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看,电力供应较为充裕。但在实际运行中,用电尖峰时段难以做到瞬时平衡。目前,我国可供稳定精准调度的火电和核电装机容量不超过14亿千瓦,而占有相当比重的风光等新能源,本身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无法“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参与电力平衡,高峰用电需求有时也就难以得到满足。
未来一段时期,随着生产生活电气化水平持续较快上升,电动汽车、电采暖、智能家电等新型用电负荷大量涌现,以及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供应结构和电能消费方式正出现较大变化。可以得出的一个判断是,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仍将持续面临保供挑战。
新形势要用新办法。在传统的能源供需关系中,保供主要通过给能源生产端压担子。但是,一味给供给端施压,意味着投入更多备用电源,这不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经济性不佳。因此,面对有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有必要转变保供思路,让消费侧用能也能做到能升能降。比如,要充分利用好电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以及行政手段,充分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增加用能需求弹性。又比如,加大虚拟电厂应用范围,引导用电大户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主动避峰、错峰用电,倡导居民节约用电,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供需双向互动。只有合理匹配供需两侧的时间、空间特性,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才能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