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人到中年》发现:中年人的最好活法是,换一种方式存钱

本文是《女性课堂: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通过学习,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解决自我发展中遇到的困扰,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让你更懂女性心理,寻找到属于你的人生真谛和感悟。

专栏讲师:说爱,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学博主,专注研究女性心理学

在由冯远征主演的电视剧《人到中年》里,描述了中年人最为简单且现实的生活。

让我们明白了在中年人的世界里会默默的流眼泪,有极度的悲伤,更有着鸡毛蒜皮的算计和争吵,当然在这其中还充斥着满满的亲情和爱。

在剧中,田文杰与丈夫贺立一直为了生活,努力工作着,幻想着有一天购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到了中年,他们用了半生积蓄,购买了一套房子,想要过属于两个人的二人世界,内心充满着喜悦和激动。

然而步入中年,很多事情都是情非得已的,他们需要照顾两边的老人,兄弟姐妹们也是各自推脱责任。

他们开始为了各种各样的小事,忙的焦头烂额,原本的二人世界的幻想破灭了,中年一点点的逼近了。

围绕着很多中年人的话题,一定离不开攒钱买房,他们努力工作,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并且为了这种行为乐此不疲。

攒钱更多为了获得踏实感

中年人的世界里充斥着大量的焦虑,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攒钱便成为了化解焦虑最好的钥匙。

很多人会把这种焦虑的来源归结为金钱本身,因为父母看病需要钱,孩子上学也需要钱。

当他手中的钱积攒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他才能够获得内心的踏实感。

这种为了攒钱而拼命努力的活法,让很多中年人其实喘不过气,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就像是一部赚钱的机器,每天不停的游走在挣钱和存钱之中,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但与此同时,也渐渐失去了曾经的乐趣。

中年群体之间存在着“羊群效应”

人到中年一些开始盲目跟风,进行存钱或者说投资买房,经济学把这称之为羊群效应,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从众心理。

别人都那么做,所以我也那么做,才能够感觉自己在跟着生活的节奏走,但是你要明白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你们的选择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我反倒是认为人到中年,最聪明的活法就是:换一种方式“存钱”,那就是自我投资。

一、知识储备的投资

中年时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如果你能够在这个时期进行自我的提高,那么势必会对你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年阶段,个体本身的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都有了一定的储备量,如何将这些经验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那么一定需要发挥你本身的能力。

对于知识的投资,对于中年人来说是提升自己能力的关键点,与其你把钱放在银行里,不如花一点钱去学习一些知识,学习一些技能。

当你能够去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就会把很多的东西融会贯通,你也就掌握了生活的技能。

个体本身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时,他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会轻易的退缩,也不会被情绪所打扰,因为它本身就是自信的。

二、有效社交的投资

个体本身具有独立性,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我们需要融入到群体当中,那么势必就要进行人脉的投资,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一个健康的圈子,一个广泛的人脉,对于他提升自我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

人脉的投资并非要求我们广泛地去交一些酒肉朋友,而是要选择性的进行投资。

首先,你要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才会觉得开心,这类人群又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其次在你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不仅仅要当一个享受者的角色,而是懂得在这些关系里去付出自己。

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往来,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动机去满足对方。

我们会发现当你有了一个健康且完备的人脉关系之后,你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变得特别容易。

只有我们懂得自我投资,去努力的提升自己,才能激发出个体本身最大的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一种贡献。

同样,自我价值也包含着个体本身的自尊,自爱,自信。

作为一个中年人,当你觉得自己被现实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你就应该学着换一种活法,这非但不会打乱你的生活节奏,还有可能帮助你去直面于问题,可以更好的去生活。

参考资料:《心理学》、《部分心理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8 字。

转载请注明: 重温《人到中年》发现:中年人的最好活法是,换一种方式存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