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应该还记得,中小学课本上曾介绍的世界前几大内陆湖,较为著名的有贝加尔湖、北美五大湖、里海和咸海。十几年过去了,这几个内陆湖都基本维持原貌,只有第四大内陆湖咸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过几年,教科书上就看不到它了。
从1849年到1960年,咸海都没有多大变化,真正发生巨变是在1960年以后。那一年,咸海实测水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两个台湾岛,教科书一直在沿用这个数据,但实际上在2010年,咸海就已经缩减到不到9000平方公里了,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咸海在1849年全面勘测数据为南北435公里,东西长290公里,水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69米,这是咸海自实测以来的最大面积。这个时期,咸海是世界第一大咸水湖、第四大内陆湖,湖水含盐量虽然较高,但湖中仍有24种鱼类,沼泽和湿地面积5500平方公里,沿岸捕鱼从业者达4万人,捕捞量占苏联的1/6,是中亚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中亚国家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不发达,长期以来全靠其他地方救济。苏联时期,为解决中亚农业问题和棉花进口问题,苏联当局计划将咸海南部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用于灌溉农田,种植水稻、棉花和瓜果,被称为“棉花计划”。1918年-1954年,苏联忙于工业建设和战争,无暇建设中亚,直到1954年,“棉花计划”才得以正式开工。
1954年,“棉花计划”正式实施,施工队把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又在阿姆河上游修建了一条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把土库曼斯坦东部和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地区也纳入灌溉范围内。1960年,调水工程全部完成,350万公顷荒漠和100万公顷新垦土地得到灌溉,700万公顷草场供水条件得到改善,大批移民来到新运河流域后,在30年时间内又开垦了660万公顷农田,实现了列宁多年以来的愿望。
到1980年时,咸海地区的人口从700万增长到3600万,农作物产量较之前提高了4倍,棉花产量达9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5%,另外全国40%的稻谷、25%的果蔬、32%的葡萄也产自于此,咸海流域真正成为苏联的棉粮基地,“棉花计划”大获成功。
然而,这一盛事给咸海带来灭顶之灾。咸海是一个内陆湖,水量全靠发源自雪山的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年均径流量分别达到了2500m3/s和1100m3/s,但由于卡拉库姆运河的存在, 阿姆河流量大幅下降,年均注入咸海水量从1971年的212亿m3下降至1990年的70亿m3,足足减少了2/3,被抽走的水量则经运河注入阿特拉客河中,最后流入里海,把干旱的土库曼斯坦西部变成了沃野。
另一条河流锡尔河虽然没有修建运河引流,但人们在它的中游处修建了一座查拉达水坝用于截流。1969年,锡尔河上游水量暴涨,导致查拉达水坝溃堤,溢出的河水流入西南部的阿纳赛低地,此后年年连通,竟然在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艾达尔湖,而锡尔河注入咸海的水量也从53亿m3下降到了10亿立方米。
从1971年-1990年,两条河流注入咸海的水量从265亿m3锐减至70亿m3,导致咸海水位以每年50㎝的速度飞快下降,水域面积急剧缩小,到1987年时,缺水的咸海终于分裂成南北两部分。2003年,南部分咸海再次分裂为东西两块,数年后又分裂为若干个小咸海。到今天为止,只有西咸海规模较为可观,东咸海已经名存实亡。
至于北咸海,哈萨克斯坦做了最后的努力,在南北咸海之间修建了一座水坝,独自截流了锡尔河水,近些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北咸海的水量有所增加。假如没有艾达尔湖,北咸海的水量还应该更多,但艾达尔湖地处沙漠腹地,年蒸发成为量惊人,年年补水年年不足,成为锡尔河的最大负担。
苏联把咸海折腾得奄奄一息后便轰然解体了,中亚五国各自为政,根本拿不出一个解决咸海萎缩的整体方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咸海一点点消亡。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封闭卡拉库姆运河,不出几年南咸海就能有所恢复。然而,卡拉库姆运河现在是土库曼斯坦的重要水源之一,而南咸海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根本不可能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