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互联网上看到有人抱怨,怎么全世界都是中国的敌人啊?中国为什么这么孤立呢?那些人认为,在新疆、西藏、香港问题上,世界大多在指责我们。而且围绕南海冲突、中印冲突,国际舆论也大都在帮着对方说话,中国前所未有地孤独。
老胡要说,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觉。这两三年中国外交的最大变化是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这带动了少数几个美国最铁杆盟友对华态度的变化,它们主要是五眼联盟国家。另外中印边境纠纷激化导致了印度对华态度转为强硬。除此之外,中国的外交格局没有其他重要异动,“中国孤立”说根本站不住脚。
另外请注意,中日关系得到了缓和,中国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关系也在加强,中非关系,中国与亚洲、拉美很多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中朝关系得到重大改善,更不要说中俄关系一直在高水平上不断巩固。
美国对华实施全政府打压,美国高层官员的反华言论令人目不暇接,不断在西方舆论场泛滥,加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舆论的附和,很大程度上共同影响了西方舆论场对华态度的面貌。那些舆论同时偏袒印度,在南海问题和其他涉华问题上对华不友好,增加了一些人对“满世界都是敌对中国声音”的印象。
然而仔细看,那些反华声音的源头就那么多,加上西方原有对华偏见声音,显得十分热闹,但那些声音实为这个世界的“少数声音”,根本不是国际社会共同态度的反映。中国社会如果连这么点分辨力都没有,被美国带头制造的这些声音迷惑了,并因此而沮丧,那么我们真的就不配做一个大国,我们就应该与印度互换一个发展的位置,在贫穷中作为美国的一个地缘政治棋子被华盛顿利用并“保护”。
中国并不孤立的证据可谓俯拾皆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去年和今年分别就新疆问题和香港问题举行投票,结果支持反华提案的都是那二十几个西方国家,而力挺中国的则分别是37国和57国。这两次投票很说明问题:支持中国的友好国家不仅数量多,而且总人口也更多,真正占了人类社会的大多数。只是因为它们的话语权没有发达国家大,在舆论场上的声音弱,才让一些人产生了反华声音充斥整个世界的错觉。
中国的确与有的周边国家有领土纠纷,这是亚洲国家古老、边界线因处于荒芜地区而没有在历史上更早清晰划分而导致的。中国已经通过谈判与大多数邻国划定了陆地边界,包括同越南。但是我们仍与印度、南海周边国家以及日本有陆地或海上领土纠纷。但是看看日本和印度的情况,日本与中韩俄三个海上邻国都有领土纠纷,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等有陆地边界纠纷。在中日印三国中,中国是通过谈判与邻国成功划定边界最多的国家。
中国舆论上的困境主要来自中美关系的恶化,但是大家说,美国的目的是要让中国停止发展,变成一个对华盛顿俯首帖耳的依附型国家,经济规模永远不得超过它,高科技上永无自主开发能力,军费也不得上涨,核武库在现有的小规模基础上进一步缩小,那样的话我们就能够摆脱华盛顿的战略打压。但这些条件我们能接受吗?我们是要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好态度”,还是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如果中国下决心捍卫自己继续发展壮大的权利,那么我们就该意志更加坚强些,面对美国和五眼联盟的攻击更有定力、更加豁达些。美国和五眼联盟不代表世界,甚至西方也不代表世界,华盛顿带着一拨走卒竖起大喇叭的喊叫不能把中国怎么样。
我们热爱和平,真心与各国友好相处,在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争取通过和平手段,通过加强沟通与协商来化解与一些国家的分歧。一时化解不了,我们就带着问题往前走。我们坦坦荡荡,无需看各方脸色,患得患失。
延伸阅读
中欧关系向前发展 传递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积极信号
当地时间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结束对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和德国的正式访问。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后中国外长的首次出访,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同欧洲国家的一次重要战略沟通。欧洲各界对此访给予高度评价。
这次“面对面”的外交沟通,体现了中方对深化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视,中方的诚意得到了相关国家积极回应。在抗击疫情和疫后复苏的重要时刻,中欧共同推动对话合作,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蓄势积力,奏响中欧合作的主旋律。
此访传递了中欧加强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欧加强团结合作对中欧双方有利,也对世界有利。中方多次强调,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世界分享更多中国发展红利,中欧两大经济体应该发挥世界经济“双引擎”作用。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认为,同中方保持更为紧密和持久的联系,在当前紧张的国际形势之下尤显必要。意大利总理孔特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工业、经贸等领域合作,如期完成欧中投资协定谈判。
此访放大了中欧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的强音。当下,美国一些政客肆意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自由贸易秩序。中欧作为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加强双方合作有助于稳定世界局势。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强调愿与欧方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一立场获得欧方广泛认同。荷兰首相吕特表示,荷方希望进一步拓展对华合作,尤其是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方愿同中方进一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非洲等问题上加强沟通协作。
此访发出了中欧妥善管控分歧的“和声”。中欧是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全面战略伙伴。双方都认为,要坚持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把握好中欧关系向前发展的主导面。对于中欧之间存在的分歧,要通过平等对话加深了解,通过坦诚沟通增进互信,通过互惠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建设性方式加以管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扬·扎赫拉迪尔说,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欧洲不希望冲突,而是希望寻求合作。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是,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对话增进信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建设性沟通妥处分歧,通过加强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如今,在百年变局和疫情挑战面前,人类面临进步与倒退、团结与分裂、开放与封闭的抉择。中欧携手,引领双方关系“穿云破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为世界所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