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院”渐行渐近 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家庭养老院”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梁圣嵩 马道军

  写

  在前面

“家庭养老院”渐行渐近 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悦华安养院医护人员上门为居家老人服务。 本报通讯员 黄桂华摄

  重阳节前夕,省民政厅发布《江苏省201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全省老年人口达1719万,南京超过134万,其中绝大多数希望选择居家养老。

  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人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得到周到的照料?大量空巢、独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如果希望居家养老,他们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

  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市,我市正在试行“居家老人护理计划”。其依托养老机构和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设立“居家养老护理床位”,让在家养老的老人享受到与入住养老院或医院同等的专业护理服务。至今,这种“家庭养老院”护理形式已让上千名老人受益。

  83岁凌奶奶,

  在家享受养老院专业服务

“家庭养老院”渐行渐近 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志愿者上门为老人修脚。本报通讯员 黄桂华摄

  10月20日下午,在秦淮区夫子庙街道饮虹园社区,记者见到了凌淑芳老人,她是我市首批“居家养老护理床位”签约者之一。

  凌淑芳,今年83岁,老伴去世得早,她不愿与子女同住,选择长期独居。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日常生活、去医院看病等开始面临诸多不便。

  今年年初,秦淮区开始试行“居家老人护理计划”,凌淑芳老人所住小区附近的“悦华门东养老服务中心”就可提供这种服务。凌淑芳老人听说后,很快报了名,成了首批受益者。

  20日,正是养老服务中心派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日子,记者与老人说话间,敲门声响起。

  “凌奶奶,您好!今天来检查一下您的身体情况。头晕不晕?有没有心慌的表现?药都按时吃了吗?睡眠还好吧?”一进门,来自悦华养老院的主治中医师陈国琴就开始给老人测量血压,并跟老人唠起家常,“您的血压有点高啊,要记得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

  “好,好,我记得!”凌淑芳点头应道。

  悦华门东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刁银春说,凌奶奶患有伴发性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及高血压等病,该中心为此给老人设计了一个“长者个案护理”私人订制,依托附近的专业医护资源,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其中包括饮食、作息、用药等。

  由于凌淑芳是“家庭护理床位”的签约者,养老服务中心同时为老人提供清洁整理、户外活动、上门巡诊、精神关爱等服务。老人还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增减项目。此外,中心为老人安装了一键呼叫系统,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老人只要按下电话机上的“紧急求助”按钮,悦华安养院值班人员会24小时随时接听处置。

  “不用去养老院,就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而且收费也比住养老院便宜得多,这个办法不错。”凌淑芳老人对记者说。

  “居家养老护理床位”

  是家庭养老服务“升级版”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居家养老护理床位”做法,系秦淮区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首创之举。其形成了以养老院为核心、多个居家服务中心一体联动的1+N区域统括服务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一做法的基本思路是,民政部门一手托两头:一方面按照老人的意愿,与老人签订“居家养老护理床位”协议,承诺提供包括医疗康复类、居家照护类、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另一方面“团”起相关医院、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资源,让这些机构与组织各自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共同服务于签约老人。

  该做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老人们既居家养老、又享受养老院乃至医院专业服务的双重意愿。

  悦华安养院是民政部门“团”起的社会资源的一份子。该院负责人黄桂华介绍,该院已入住上百位老人,同时为附近上百名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护理。“目前,悦华安养院有10多家连锁店,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社区,每家机构的服务半径为两公里,确保在家养老的签约老人能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黄桂华对记者说。

  秦淮区民政局局长江淳介绍,该区“居家养老护理床位”试点目前服务的主要是低保、困难家庭、重残、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及8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这一试点已进行半年多,服务人数200多人。该做法还明确了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也可以改变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盈利模式、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现状,实现居家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的良性合作。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表示,秦淮区放大现有养老机构优质医护资源,补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身短板,从而打通老人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居家养老护理床位”的做法是现有家庭养老服务的“升级版”。

  向雨花台、栖霞等区推广,目前至少上千名老人受益

  记者在市民政局了解到,近来,“居家养老护理床位”试点已逐步向其他区推广,我市还在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上个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明确“家庭病床”建设和服务方面的细则。

  据该暂行办法,进入“居家养老护理床位”的老人,与普通社区老人相比在生活照料服务上更加精细:如三餐服务中,服务人员将协助老人制作或送餐上门;清洁服务上,服务人员上门清理卫生,并帮助洗衣、助浴等照料。老人有具体需求的,服务机构还须提供从早晨到晚间的全天候护理:晨间护理――洗脸、刷牙、穿衣、梳头;晚间护理――洗脸、刷牙、脱衣、洗脚、会阴清洁、熄灯;日常理发、修剪指甲、洗澡、洗头等。代购代送服务中,帮助老人购买必要生活用品、协助外出助行等。

  在康复护理服务方面,为签约老人建立健康服务档案,每周一次上门巡诊(量血压),每月一次测量血糖。根据老人病情提供康复理疗。为老人提供代开药品服务;大小便处理,皮肤护理(防褥疮等),鼻饲,口腔护理;在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方面,为老人提供亲情关怀服务,每天一次电话联系,了解老人情况并作记录,做好与家属及单位交流沟通,定时汇报老人各项指标;在生日关怀、节日关怀、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社工参与的专业服务。

  政府对于家庭病床建设的鼓励体现在综合运营补贴上。据秦淮区老龄办主任曹金海介绍,比如,以前养老机构收住本市户籍的半失能、失能老人,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60元、240元的运营补贴,现在签约老人在家接受服务,老人与服务机构也能享受到相关补贴。同时,老人在家里接受护理治疗,也能享受正常的医保报销。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秦淮区试点的基础上,“居家养老护理床位”已经向雨花台、栖霞等区铺开,至今至少有上千名老人受益。

  全面推行“家庭养老院”,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对于居家老人的照护需求必然越来越迫切,加之人力成本的提升,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不再是拼人力的‘人海战术’,而是日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南京三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昊阳对记者说。

  南京三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居家养老护理床位”试点信息化平台建设。王昊阳说,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公司开发的二维码刷卡软件无需外部设备,根据“居家养老护理床位”服务内容的要求,准确判断服务地址和实际地址,同时记录服务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养老组织也可以根据得到的上门服务需求,通过实时服务地图,找到最近的上门护理人员,加快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养老院’的核心是将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左手是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右手是各种社会资源和服务。”王昊阳认为,将老人需求与社会服务对接起来的,就是老年信息服务平台。

  据了解,一个信息服务平台至少应包括几个方面的数据:辖区内老年人的联系方式、位置、健康等基本数据;后台运营数据和第三方服务内容、价格、订单、服务监督、评价回馈等;养老资源数据,包括涉老服务行业、周边产品的信息。

  如果说各种高科技设备是智能化地延伸了老人的手和脚,那么信息服务平台就是智慧养老的中枢和大脑。

  王昊阳给记者讲了一个他所期待的服务案例:一名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化设备,能监测到老人每天什么时候起床,并自动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发现老人血压比平时偏高,智能设备向信息服务平台发出警报,不到1分钟,老人的电话响起,医护人员通过话筒询问老人的身体感受,给出当天的饮食和运动指导……诸如此类的日常活动,基本都可以由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给包办。

  信息服务平台的终极功能应是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这一点,众多养老组织和企业已在南京开始布局。

  三胞集团安康通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春秀介绍,该公司在南京引入全球领先的居家智能看护服务,利用红外感应器和数据主动分析老人行为,当侦测到异常行为时,系统将自动发出不同级别的报警。同时,老人若有任何不适,按下紧急呼叫按钮,随时随地都会有服务机构响应并迅速处置。

  该系统可为居家老人提供7×24小时的智能居家看护服务,利用红外感应器对用户行为模式和行为轨迹进行监测。通过30天的数据收集,智能学习分析老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并设定报警阈值。同时,系统会根据报警联络用户,确认用户的状况,根据情况通知老人子女或物业保安、居委会、120、119或就近的工作人员。

  不过,这一切都最终要落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服务上。王昊阳说,就目前而言,软件开发不是问题,现在很多技术公司都能提供技术支持,难就难在线上平台的数据如何变为真实的线下服务,谁来给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最后一公里”的上门服务?

  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委副主任赵军表示,必须依靠智慧社区、依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思维,才能把老人的居家生活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841 字。

转载请注明: “家庭养老院”渐行渐近 亟需“智慧养老”助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