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在90年代之后,防弹衣发展和普及的速度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现在一块可以在近距离抵挡中口径全威力穿甲弹的插板,最低价格甚至还不到一千元人民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口径枪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的先进枪弹将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才能打破防弹衣带来的威胁?

一:限制主流子弹穿透能力的真正瓶颈在初速,它受限于枪管寿命与总体成本无法再提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用线膛身管进行发射、以固体火药作为能量来源,一定还将会是主流枪械子弹的基本设计。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其它的方法和手段,能像子弹自旋稳定那样,用极低的成本就实现优异的飞行稳定性——而这是子弹精度性能的根本保障所在。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注意铅芯步枪弹头旋转着碰撞钢靶。弹头上一条条倾斜的凹槽,就是被甲结构被膛线挤压、摩擦所形成的变形。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105火炮膛线,枪支膛线原理相同,但中小口径枪械一般只有4-6条膛线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注意弹头出膛后的旋转

作为代价,子弹的弹头发射时就必须变形、嵌入膛线中;这样才能顺着膛线的螺旋线前进,形成高速的自转状态。显而易见,比起光滑无膛线的身管,在同等条件(比如火药燃气的压力、温度等),弹头从线膛身管中发射,遭遇的阻力、形成的磨损一定都要大得多。

弹头重量越大、飞出枪口的初速越高,自然威力就可以做的越大。但枪弹威力的提高,总是要以火药燃气压力、温度、枪管磨损烧蚀速度的提高作为代价的。事实上限制子弹威力的最大瓶颈,一直都是包括枪管寿命在内、总体使用成本上的制约。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通常认为,火药爆温低于3000K(2726摄氏度),对枪炮管的烧蚀将非常轻微;而达到3500K(3227度)以上,烧蚀将变得非常严重。

从二战末期开始的四十年内,在身管武器的发展中,液体火药一度是非常热门的方向。它不像固体火药那样,颗粒内部、颗粒之间都存在大量空隙,而且自带20%甚至更高比例的水分。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枪弹固体发射药

因此液体火药不仅能量显著高于固体火药,而且由于水蒸发吸热,爆温可以降低1000度,实现了高能量、低爆温、低烧蚀的巨大性能突破。固体火药枪炮弹在理论上的初速极限,大约在2000米/秒左右;而在试验中,美国液体火药的40毫米火炮突破过2300米/秒的记录。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AK膛炸

然而液体火药虽然能有效的大幅度提升初速,但它在爆燃过程,一定伴随着气泡的生成/溃灭;这会形成随机性非常强烈的高频率、大幅度膛压波动,轻则严重干扰精度,重则足以引发膛炸。这个问题直接源于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在现有的理论/技术框架下无法解决——这个结论,是美国花费近五十年时间、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得出的。

因此可见的未来内,枪弹只能继续使用固体火药。而枪管这类使用工况涉及高温、高压等因素的部件——包括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在内,都有一个共性:在接近材料极限的水平以后,哪怕温度、压力、摩擦速度只是提高一点点,它的寿命损耗速度都会非常急剧的提高。

就目前的一般技术规律来说,受限于火药能量高低和烧蚀程度等因素的妥协;线膛枪管的寿命要长到经济上可以承受,弹头的初速必须控制在8xx-9xx米/秒的范围内。特别是对枪管磨损更厉害的加重、加长弹头,初速要尽可能控制在8XX米/秒内。

比如在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苏联,都先后试图用更小口径、弹头更轻的子弹,取代7.62毫米全威力枪弹,而且中远距离的杀伤、破坏性能更好。比如苏联的6x49毫米枪弹,就通过1150米/秒的初速,用5克的弹头,实现了中远距离优于7.62x54R枪弹的性能。但所有这一类枪弹,最终全部失败了。

二:现有的部分中口径穿甲弹也能打穿防弹衣,但一发子弹要几十块钱,不可能大量装备

在现代战场上,几万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个目标是很常见的统计结果。因此过于昂贵的材料、工艺,对于子弹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以碳化钨为代表的硬质合金弹芯穿甲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XM1158穿甲弹和它磨削加工的碳化钨弹芯

美军7.62毫米口径的新型XM1158穿甲弹,目前仍能有效的击穿IV级防弹衣,但它在2018年初的造价高达13美元一发,而最终的目标造价也依然高达5美元一发;这样的弹药,很显然即使被军队所采用,它的储备数量也会非常有限。

这种高昂的价格来自原料和工艺两个方面。硬质合金的主要成分,钨、钴、钛等等,本身价格就高,而弹芯的加工成型又必须采用磨削工艺,这个造价是无论如何都下不去的。而碳钢弹芯,原料上只需要较少比例的强化元素,加工工艺上也是挤压成型后进行淬火硬化,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很低。

按照2015年国内论文的数据,国内某厂制造的外贸7.62x51毫米钢芯穿甲弹,视订单规模差异,一发子弹的成本在1.89-2.15元之间,出厂价格在2.07-2.36元之间。

要在经济能接受的前提下,让装备数量最广泛的普通弹也具备更加出色的穿甲能力?现有口径下采用钢芯穿甲弹结构实际上已经无济于事。因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所有主流的小口径军用枪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经过淬火热处理的硬质钢芯,而且较新的型号还全是外形锐化的尖头钢芯。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美军M855A1步枪弹的锐化硬质钢芯

放在二战时期、甚至是50、60年代,这都是穿甲弹才有的特征。这种材料和工艺成本更高的设计,是小口径枪弹相较于很多中口径枪弹,口径更小、但对钢板侵彻能力却要更强的真正原因所在。

怎么弥补钢芯与硬质合金弹芯的差距?这首先要理解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硬质合金弹芯比起碳钢弹芯,要重得多,要坚硬(硬度、抗压强度性能好)得多,但也脆得多(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差)。在现有的中小口径枪弹上,碳钢穿甲弹最大的问题,不是钢芯不够硬,而是重量跟不上。

穿甲弹最重要的核心设计,就是要把最大的动能,集中在最小的撞击面积上。动能和质量成正比,穿甲弹芯的质量又和它的体积成正比;弹芯要增重,只有密度加大、尺寸拉长两个措施可以采用。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53式7.62毫米机枪弹(最左)与5.8毫米机枪弹(最右)的弹头结构对比。5.8机枪弹与5.8步枪弹(右二),各自匹配的膛线不同;紧急状态下可以混用,但瞄不准也打不准。同时替代步枪弹、机枪弹的新5.8毫米通用弹,整体设计上延续了原机枪弹的结构。

对于一个确定下来的口径,弹头长度的增大余地非常有限——比如弹头长度增加过大,就和原来的枪管膛线设计没有办法匹配,打出去没有办法稳定飞行,既没有射程/威力,也没有精度。同时弹头的增长又要侵占弹壳内的空间,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导致膛压的上升。

类似的多种因素所带来的限制,使得现有口径的枪弹,碳钢弹芯怎么做都没有足够的加长、加重余地。

比如南理工的公开论文《5.8毫米穿甲弹工程研制》中,就提及5.8穿甲弹放弃钢芯设计的最大原因,是作为穿甲原件的弹芯需要3.45克重量保证性能;而在24.5毫米的弹头长度限制下,碳钢弹芯不论怎么想办法,最重也只能做到2.5克。此前提到的某型外贸7.62x51钢芯穿甲弹,也因为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削减初始设计的弹头长度,减弱了穿甲性能。

三:又要便宜,又要中远距离打穿高等级防弹衣,只能开发超长弹头的全新中口径子弹

要用碳钢弹芯来击穿高等级的防弹衣,特别是要在较远的距离上实现这一点,对枪械口径的大小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因素:

口径太小,弹头的重量不够,在高速飞行中就没有足够的惯性去对抗空气阻力,速度衰减会更快;在中远距离上,很难保持足够的动能。包括拉长弹头在内的弹头外形优化,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钢芯前方的铅丸起缓冲作用,避免撞击目标的瞬间由于应力波反射引发钢芯断裂

最为致命的一点是,弹芯在穿甲的过程中要遭受极为猛烈的冲击和振动;如果相对于目标(比如钢制靶板)的厚度,弹芯没有足够的直径,那么它就极易折断,导致穿甲能力急剧衰竭。对穿甲过程的力学研究更透彻,钢芯的外形、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水平更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口径相对做的更小一些。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6.5毫米CT弹,实际上是传统中口径全威力枪弹的强化版

比如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例子,就是以美国6.5毫米CT埋头弹为典型的下一代先进枪弹。该弹的弹头重量达到8.1克,初速850米/秒,动能2926焦耳;实际上与3322焦耳的传统7.62x51弹(M80普通弹)在同一个级别。美俄中的5.xx级别小口径枪弹,弹头重量普遍低于5克,枪口动能在接近2000焦耳左右。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由于弹头拉长,截面积缩小;6.5CT弹在近距离上动能比7.62毫米弹(弹头实际直径7.83mm)稍低,但截面积动能要高出近30%。同时更细长的弹体外形,使得它飞行阻力要比7.62传统弹头小得多;在1200米处的终点,它的动能比7.62弹要高出25%左右。

这种弹道性能优势下,新型中口径的钢芯弹,足以在侵彻能力上追平、甚至超越传统口径的碳化钨穿甲弹。

四:新口径把弹头做长、做重,难点在哪里?考验基本功的时候到了

把弹头拉长、加重,就可以用廉价钢芯实现更强的侵彻破坏能力;这种思路背后的物理逻辑如此简单,为什么传统的中口径弹药都没有做,而一定要等到现在?问题的最核心关键,又要回到文章最初提到的问题——枪管烧蚀和磨损带来的成本限制。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在枪炮弹中,炮弹使用弹带嵌入膛线,弹丸和身管摩擦带来的能量损失较小,发射药能量转化成弹丸动能的比例可以达到32%甚至更高。而枪弹要用弹丸的圆柱部分整体嵌入膛线,因此这个效率要更低,通常只有2x%。其它能量,要么随燃气喷出,要么消耗在了对枪管的加温和摩擦中。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95-1发射更重弹头的新通用弹时,曾出现过显著的弹道不稳定(“热散”)和枪管烧蚀(“膛线挂铜”)现象。

因此弹头动能的每一次增长(初速不变、重量增加),都需要数倍于此的发射药能量增长作为基础;这必然带来膛压和爆温升高等一系列变化,显著的加剧对枪管的烧蚀作用。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俄VSS/AS微声步枪,子弹亚声速设计,但长弹头、大直径比例钢芯带来的高磨损特性,使枪管寿命仍然只有5000发

特别是弹头加长、加重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弹头的弹道稳定性,嵌入膛线的圆柱部一定是加长的重点部位。需要变形嵌入膛线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大,这必然导致更大的摩擦阻力。尤其是为了强化穿透能力,现代的新枪弹都采用了直径尽可能大的穿甲芯体;硬质芯体和弹头被甲之间的铅套非常薄,对枪管的磨损要大很多。

现在主流的中口径枪弹,俄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式也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彼时的战场目标防护能力远不如今日,枪弹的设计自然没有这么高的侵彻要求。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图:南理工2016年论文

特别是在今天,先进弹药的一个普遍要求,还必须在短枪管内实现高初速设计。要同时实现这些需求的同时,还能保障枪械的精度、寿命等诸多方面性能;对于一个国家在科研/工业领域的基础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它们涉及、且不局限于以下方面的能力积累:以枪管动态力学的精确定量分析为代表,弹/枪的相互作用研究;以高能量低烧蚀发射药为代表,火炸药研制水平的进步;以廉价的高性能材料/高精度工艺为代表,冶金/机械加工行业的进步,等等。

结语

枪弹的基本结构非常简单,以至于它的技术发展路线中,可供尝试的方案非常有限——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一种设想,是各国所未曾尝试过、未进行大量试验验证过的。

现代先进枪弹的每一分性能优势,或者每一种新型结构的实用化,均是建立在更为先进扎实的科研/制造基础上。

在这个领域中,后发国家已经不存在“捡漏”、“弯道超车”的任何可能。任何心存侥幸的投机行为,都只会让差距越拉越大——而这,是隐藏在枪弹侵彻能力/防弹衣冲突背后,对中国轻武器领域最为严苛的考研。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631 字。

转载请注明: 枪火:现在的步枪已经打不穿防弹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