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本报讯(记者 陈璠)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长林介绍了双城生态屏障的规划特色和亮点。

双城生态屏障位于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自古为渤海退海之地,是内陆生态湿地系统向滨海滩涂湿地转换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双城生态屏障规划中,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天津生态多样性和历史延续性。”周长林表示,双城生态屏障将规划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理念、呈现“水丰、绿茂、成林、成片”景观的“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到2035年,蓝绿空间面积占比达到70%,形成“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海河生态发展轴、古海岸湿地绿廊和卫南洼湿地绿廊、永定新河湿地涵养带和独流减河湿地涵养带构成双城生态屏障区“天”字形生态空间骨架。在此基础上,镶嵌东丽湖、空港经济区、高新区、津南城区和王稳庄等多个分散式、小体量、网络化的城市发展组团。

屏障区规划以生态连续、建设区不连续的原则,划分为三级管控区域。一级管控区主要包括生态廊道地区和田园生态地区等,占比61%,强调严禁建设和生态修复。将一级管控区细分为22个生态单元,依据各单元不同用地属性及生态特征,结合生态特征条件与实践经验,因地制宜确定各生态单元内可造林区域与森林覆盖率指标,保证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二、三级管控区主要包括城镇、工业园区等,占比分别为20%和19%,强调严控规模和提质增绿。通过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突出减量化发展理念,将建设用地总量由274平方公里大幅度缩减到248平方公里。

此外,规划从打通地区水脉入手,统筹林田水草多系统治理与恢复,增强生态环境稳定性,构建屏障区高质量生态基底。通过新扩挖22条河道,新扩建改造28座闸站,使区内河道、湖库勾连成网,实现水系循环、活水成网、丰枯互补和优化调度。以湖库和河道水系为骨架,以自然形态的池塘、浅滩等人工湿地为补充,形成两级水系统,恢复津沽水生态环境与湿地涵养功能。将地区传统台田模式经验与生态修复相融合,挖土成塘,渗碱排盐,控制地下水位。垫土成台,防止土壤返盐,台地上种田、植树,通过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起到淡水淋碱的作用,为林木提供适宜生长的空间条件,在无需排盐工程的条件下,将树木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通过以上技术措施,恢复地区百年前的“津沽”风貌和“九河下梢,水乡泽国”的生态环境。

来源:天津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01 字。

转载请注明: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