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丨冒名顶替事件何以屡屡出现

快快评丨冒名顶替事件何以屡屡出现
  “冒名顶替”就像结在地下的瓜,还在被不停地拽出来,尽管每一次都出自偶然。

  山东冠县陈某某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还没有了结,山东聊城王某“冒名顶替上中专”一事又浮出水面。

  据报道,1996年,山东聊城的王丽丽报考了聊城农业学校,后发现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王某冒用其身份信息就读。目前冒名者学籍已被注销,毕业证书也被撤销。

  冒名者是如何顶替王丽丽的,自然是公众最为奇怪的地方。吊诡的是,这也成了最难搞清的地方。聊城大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时间太长,目前还暂未查清。如果说这样的说法还留有希望的话,那么东昌府区干部审查科相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查不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则令人惊愕。

  当事人还在,线索也很清晰,查清前因后果,并不是难事。何况,王某还涉嫌干部身份虚假,其使用的是王丽丽的身份信息。而这本身就是最佳的线索和调查突破口。尽快查清所有情节,回应公众关切,本应是有关方面的基本作为。

  公众的困惑更在于,这类冒名顶替事件,何以屡屡发生?仅仅是技术上的把关不严吗?

  昨天,“侠客岛”发文指出:从山东齐玉苓案到湖南罗彩霞案,从湖北王俊亮案再到河南王娜娜案,冒名顶替事件一再触碰公众最在意的考试公平,也加剧了人们对事件背后权力腐败的负面想象。

  无疑,“背后权力腐败”是多起冒名顶替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冒名顶替涉及的环节多,难度极高,对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有些人眼里,这个“任务”之所以不在话下,则不仅是因为背后的权力因素在推动,还因为违法成本不是那么高。

  确实,这类事被发现之后,冒名顶替者名誉扫地,难以自保,但事件往往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被揭开——若不是5年后开通银行卡出现“意外”,罗彩霞不会发现被顶替;若不是山东冠县的被顶替者多年之后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时发现异样,那个陈某某的卑鄙还会暴露在阳光下吗?

  侥幸心理看上去当然有点“可笑”,但是侥幸或者“概率”也是成本的组成部分。一旦无人追究,也就会成就某种“传奇”。何况,某些有能量者早就吃准了被刻意选择的顶替对象难以“逆转”。

  值得一提的是,王丽丽表示,自2019年8月开始,她分别向聊城市监察委、东昌府区纪委、东昌府区组织部等部门反映情况,“此后我家人及本人多次收到顶替人委托他人来说情私了。”这说明“侥幸法则”还被有些人视为圭皋,有些人依然认为,公平正义是可以私下“交易”的——顺便问一声有关部门,过去了这么久,就一直“查不清”吗?最新消息,冒名者党籍公职已被开除,而那些关键信息还没“发现”吗?

  好在,有些事,终究是捂不住的。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编辑 苏湘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05 字。

转载请注明: 快快评丨冒名顶替事件何以屡屡出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