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区域引擎 积聚发展动能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抚潮安大地,高铁潮汕站又开启了一天的迎来送往。一列列最高时速达200多公里的“子弹头”飞驰而过。以高铁潮汕站为基点,辐射周围1万多亩的土地,高铁新城核心区发挥“陆铁空”优势,成为潮安融入“双区”的桥头堡。
在潮州市潮安区,以高铁新城核心区、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和大岭山产业园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正在崛起,构筑起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这“三大平台”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科技创新的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擦亮潮安“老字号”招牌,跑出空间大提质、产业大升级、产城大融合的时代速度。
●纪金娜 安宣
高铁新城核心区
产城融合打造“新门户”
时间见证速度。2013年12月28日,粤东第一列高铁从潮安区启程。随着厦深高铁开通,潮州由“公路时代”迈向“高铁时代”,呼啸前进,加速奔驰,潮州高铁新城也应运而生。
依托高铁站建设一座新城,是国内不少高铁沿线城市拉动经济增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选择。潮州亦将高铁新城作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赋予其“潮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生态新空间、交通新枢纽”的重任。其中,高铁新城核心区以打造“潮安活力新门户”和“产城融合新样本”的定位,发挥“陆铁空”优势,加快区域性现代交通枢纽体系建设。
七度春秋,人潮如织,潮汕站成为厦深铁路客流量最大的中间枢纽站。在这里,日均客流量达4.5万人次、高峰期达8.5万人次,但原设计日均客流量却仅有2000人次。两年内,潮汕站先后实施三次南北站房倒边封闭施工。其间,潮安区完成了三次南北广场升级及停车场扩容、周边临时疏解道路建设,特别是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在高铁站区管理上逐步探索创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全力保障潮汕站及周边交通畅通和秩序良好。
当前,高铁潮汕站南站房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项目建成后,潮汕站将从原有的3000平方米扩大至3.2万平方米。不仅面积扩大10倍,南站房设计也将融入潮州的城楼、湘子桥和潮汕厝角头等文化元素,潮味十足。同时,还设计遮风挡雨的室外连廊,乘客将实现“无风雨”进站。
高铁疾速飞驰,区域配套也需跃升。作为高铁新城核心区建设内容,工程还将全面升级站前广场、站前道路以及地下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总投资约6.8亿元;开工建设站前南路续建、站前北路续建、仁沙路新建工程,总投资约3.5亿元;打通高铁站区连接东山湖产业园的道路,形成区域大循环的路网系统……
为解决高铁潮汕站前期规划设计滞后的问题,潮安区按照“科学修编,完善设施,征储土地,蓄力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高铁新城核心区建设。一方面,全力抓土地收储工作,蓄力发展,目前已收储土地2163.098亩;另一方面依托高铁潮汕站改造形成的交通网络对本区域未来发展的产业、商业、商住等各功能区精准定位,科学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控规覆盖面积由原来的4000多亩扩大到1万多亩。
深洋村整村搬迁项目,是高铁新城核心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曾经,这是一个阻碍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去年以来,潮安区坚持“干”字当头、结果说话,成立“专班”进驻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攻克下这一难关。目前,深洋整村搬迁新村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将进入施工阶段。14幢高11层电梯楼房、570个停车位、440套120—140平方米户型、约200间商铺……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拓宽高铁新城规划建设空间,当地村民也将享受到片区发展带来的红利。
高铁核心区正有序引入商贸服务、教育文化、商住酒店等产业,为产城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东山湖现代产业园
特色产业拓展“新空间”
桑浦山下,一条条宽阔水泥大道串起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内的厂房工地。2009年开始征地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个个建设场景热火朝天,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俯瞰整个东山湖现代产业园:汕梅高速公路从园区中部南北斜向穿越,并在园区内设立出入口;县道078线时刻准备着将园内产品和货物快速带入汕梅高速公路,输送到周边各地;入驻企业有的已建成投产,有的正如火如荼施工中……
如何让大项目引得进、留得住?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在打造外部通行环境的同时,也着力完善内部配套、提升整体形象、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曾经,因“划留用地”“村与村之间集体土地确权”“迁坟清障”等一系列问题,园区建设止步不前。近两年来,潮安区按照“关键攻坚,解决遗留,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的工作思路,破解难题,优化园区服务环境,将东山湖产业园打造成产业集群、土地集约、配套完善、绿色环保、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东山湖现代产业园不仅“筑大巢”,还“造小窝”。一方面,东山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总投资达到9亿元。另一方面,为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初创企业成长并带动就业,园区内启动了“中山—潮安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50%,预计今年8月可完成建设,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新的发展平台。目前,该园区共引进企业43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6家、在建14家,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2019年,园区产值8.8亿元,税收6000多万元,预计近两年随着企业不断进园建设投产,产值和税收将成倍增长。
东山湖现代产业园是潮安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是推动潮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潮安区抓住疫情防控时机,化危为机,引导企业实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其中,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就在产业园内转动起来。
一个精美的潮州瓷碗,从泥土到成型,传统手工做法需两三天,在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仅需要几个小时。从陶瓷成型、修坯到印花、画线、施釉,再到运输、烧成,不见以往陶瓷车间的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制造”。面对疫情,皓明科技还打造出“5G+VR科创中心”。疫情之下,只要戴上VR眼镜,客户无需到达车间现场,陶瓷“智能工厂”的生产场景便跃然眼前。
截至目前,以皓明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陶瓷制造产业,以笑咪咪、新乐等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以宝佳丽为代表的原材料制造,以胜大为代表的机械制造等已经成为园区的特色产业。当前,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建设已经成为释放潮安区特色产业发展活动的触发器,预计3—5年内园区将培育出3—5家年产值10亿元左右的优质企业,实现产业倍增计划。
大岭山产业园
转型升级构建“新高地”
大岭山产业园位于潮州“西大门”——潮安区古巷镇,地处甬莞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旁,是潮安区乃至潮州市重点培育的产业发展新平台。近两年来,大岭山产业园抓好用地储备,高起点规划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引进优质大项目进驻落地,全面构建以生产为核心、服务为纽带的潮安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高地。
目前,大岭山产业园已完成A区B区征地3574亩。其中,A区进园路工程已实现道路贯通,完成总工程量64%,涉及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等已全面对接协调解决,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拓宽发展空间,大岭山产业园扩域工作已经启动,计划扩域面积约3200亩,规划建设C、D片区。目前,大岭山产业园已完成立项、稳评、能评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工作。
在大岭山产业园,总投资约140亿元的“工业地产”“潮汕国际产业中心”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潮安区形成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商贸配套、应急救援于一体的产业新城,支撑潮安打造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潮安,人地矛盾突出、中小企业众多、工业用地紧张。发展工业地产项目,请企业、生产车间“上楼”,通过“向天要地”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岭山产业园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工业地产项目。该项目位于大岭山产业园A区,用地约234亩,共有34栋大楼。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对单层面积1000-2000平方米不等的户型厂房进行选择。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是由上海复星集团投资建设的“潮汕国际产业中心”,总投资约100亿元。该项目规划总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将重点引入陶瓷、不锈钢制品、婚纱礼服、特色食品等潮汕地区优势产业,形成一体的超大型、一站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商贸产业集群。潮汕国际产业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粤东、闽南地区规模最大、业态最多、配套最全的国际商贸产业集群。项目首期348亩建设用地已完成征地、社会风险稳定评估、用林审批等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
■对话
擦亮潮安“老字号”
培育发展“新引擎”
“三平台”作为立足潮安现有基础,调整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实施特色产业倍增的重大举措,在实现全区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三大平台”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又互为补充,如何扬长避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日前,潮安区副区长、潮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赵荣波接受访问。
差异化发展打造更强大产业集群
笔者:如何看待“三大平台”与潮州全市实施的“六大工程”之间的关系?
赵荣波:无论是潮州市还是潮安区推进实施的“六大工程”行动方案,都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潮州市委“1+5+2”工作部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任务表明确了时间节点、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联系人电话,形成系统思维、重点突破,通过“作战图”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事实上,潮安“三大平台”融汇了“六大工程”多个方面的内容。“三大平台”是潮安重大项目落户的主战场,共涉及7个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包括潮汕站站南广场及地下车场扩容改建工程、高铁潮汕站区配套道路建设项目、浮洋镇深洋村整村搬迁安置、大岭山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同时,“三大平台”的推进,将加快潮安特色产业的聚集和转型升级,也带来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要求。在潮安25个传统产业升级工程里,“三大平台”涉及10个项目,并通过实施智能化生产应用推广“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促进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此外,城市治理提升及民生补短板等其他工程等都为“三大平台”产城融合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都是“三大平台”近期实施的重点内容,“六大工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这些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潮安的城市品质。
笔者:潮安“三大平台”如何利用各自特点,实现三者差异化发展又互为补充,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赵荣波:高铁核心区是“产城融合”的平台,以高铁潮汕站为中心,主要打造立体交通综合枢纽为目标,推动商贸服务、教育医疗等产业有序嵌入,来提升发展空间和效益;东山湖产业园是“转型升级”的平台,通过重点培育陶瓷、食品、印刷等潮安传统特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产业倍增计划,打造成产业集群、土地集约、配套完善、绿色环保、宜居创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大岭山产业园是“产业培育”的平台,通过高起点规划,积极引进优质大项目进驻落地,突破产业结构,全面构建以生产为核心、服务为纽带的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潮安“三大平台”依托各自的特点优势,聚焦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在擦亮潮安“老字号”招牌的同时,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推动产城融合,实现互联互通、多点发力,打造形成更加强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强力引擎。
补短板通梗阻问题导向推进发展
笔者:目前“三大平台”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补短板?
赵荣波:目前,制约潮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的第一问题就是用地指标。近两年来,潮安区加大力度推进土地储备工作,“三大平台”已完成预征土地超过6000亩,随着各平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发展条件逐渐成熟,投资建设环境不断优化,大量的优质项目有意落户潮安发展,但用地指标还需在政策上争取得到扶持。
其次,“三大平台”位于潮汕“金三角”枢纽地带,尽管多条高速公路已畅通对内对外途径,但多通道的联网交通才是实现紧密型同城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潮安也正通过狠抓区域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构建区域大循环的路网系统,实现多等级公路“互联互通”。
同时,潮安区产业发展面临民营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强,传统食品、不锈钢、陶瓷卫浴、服装等产业科技、人才、创新竞争力薄弱,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面临重要关隘。“三大平台”实施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积极引进优质大项目进驻落地,打造形成更加强大的产业集群,实现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结构接续性升级。
笔者:高铁新城平台中,深洋村整村搬迁项目备受关注。从一开始的“卡脖子”难题到顺利进入施工阶段。中间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去解决问题?
赵荣波:深洋村由黄厝和陈厝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位于厦深高铁潮汕站北广场东西两侧,制约高铁站的发展和高铁核心区的交通组织规划布局。因此,为做好高铁站区及高铁新城开发建设,需对浮洋镇深洋村进行征地,项目涉及该村整村搬迁工作。
此前,深洋村整村搬迁进度缓慢的症结,有一方面在于深洋村村民对村庄拥有深厚的情感而不愿搬迁,另一方面是在整村搬迁的方案上,群众与政府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其中,推进的难点在初期主要是新区建设的方案,待明确集约用地建高层的新区建设方案后,又遇到安置新区停车场和商铺所有权、土地补偿标准及历史遗留的征地补偿款问题。
去年以来,潮安区成立“专班”进驻现场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确保深洋村村民在整村搬迁工作中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能满足的给予满足。最终,工作组通过诚意以及信心决心,争取到村干部的配合和支持,保障了后续村补偿安置方案谈判的顺利开展,深洋村整村搬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深洋整村搬迁新村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标,将进入施工阶段。
■数读
高铁新城核心区目前已收储土地2163.098亩,控规覆盖面积由原来的4000多亩扩大到1万多亩。
潮汕南站房面积将从现有的3000平方米扩大至3.2万平方米。潮安同步实施站南广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地面广场及配套约4万平方米的地下一层停车场,总投资规模约6.8亿元。
目前,东山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共引进企业43家。2019年园区产值8.8亿元,税收6000多万元,预计近两年随着企业不断建设投产,产值和税收将成倍增长。
大岭山产业园分A区B区两部分,目前已完成征地3574亩,计划扩域面积约32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