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就像有时穿单衣、有时穿棉衣一样,人们当然也需要有时去高雅的厅堂、有时也需要来到平民的地摊。所以,地摊应该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压不下去,禁也是不行的,就像夜市经历了唐代的压禁,最终在宋代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一样。
一、地摊的记忆
80年代,地摊经济火过。那时候,下了岗或不想上班的人都出来摆摊,起初是偷偷摸摸的,不好意思。后来,摆得多了也就习惯了,更重要的是再后来加入的人多了,有些大学教授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来到其中,不过,人们美其名曰:下海。
下海之人是否都摆过摊,我们今天已经很难说清,但在经济的洪流面前,至少可以说下海与摆摊是同步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初的摆摊带动了后来的下海。那时候,人们似乎还有这样一种情绪:某某某人摆摊了,言下之意有两层,即某某某人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摆摊,还有就是摆摊的某某某人多少有些不体面、丢人。
然而,十多年之后,人们发现那些曾经不体面的、丢人的人富了,有钱了,日子要比那些没有去摆摊、老老实实上班的人过得滋润。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八十年代末下岗,多少有些可怜兮兮也遮遮掩掩地在街头某个角落里,支起了一个水果摊,似乎只有人前来买他的水果,而从没人关心他的收入。
二、地摊的好处
九十年代末的某一天,这个朋友忽然来找我,说是要买辆车。我很惊讶:你哪儿来那么多钱?他呢,笑而不答,几天后从外地开回了一辆油光锃亮的桑塔纳。那时候,没有现在的4S店,买车得要去北京或者其他大一些的城市,得带着盘缠到了那里把车开回来,而桑塔纳在那时满街的“黄袍车”里,算是最好的小轿车了。
这就是摆摊的结果,在社会的需求里,悄悄地养活了自己,也让自己变富了。当时所说的“万元户”绝大多数来自于这个群体。有钱了,可以接着摆摊,也可以用挣来的钱开店或做其他的生意,所以,摆摊便成了进入经济行业的一道门槛或一个台阶,抑或一堂必修的科目,自80年代蜂拥而起,伴随了很多个体老板的成长,甚至使一部分人成为了后来经济界的大腕人物或者精英阶层。
三、地摊的意义
要总结起地摊的意义其实也很简单,即社会想要人们变富,首先就需要给人们一个台阶或者平台,而地摊就是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变富的台阶或者平台。但是,后来不知怎么,有了城管,一切开始慢慢变得正规,人们做生意就得先准备一笔钱,置办个门面或摊位什么的,然后要去工商等部门办相应的手续,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摆摊了。城市似乎因此少了一些零乱与嘈杂,变得干净和整齐了。然而,时至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地摊这种经济的形式又火了。起初的时候,我以为那不过是人们准备几样东西,像80年代一样拿到街头去卖,但我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我所生活的西部小城银川,有一条步行街,是当地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以前,这里是严禁摆摊的,但这段时间却大不一样了。一些正规的百货商和店面以及小吃与零食店,都把自己的商品带到了这里,在预先规划好的位置里加入了地摊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分明让我感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是在地摊上买到的并不一定是地摊货,比如,有一家大型市场也加入了地摊,卖的是商场里的正规商品,但要比平时便宜很多,有些1000多元或者更贵的商品,只卖100多元甚至更便宜,人们拿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四、如今的地摊
对于当今的城市来说,城大多已经没有了,不存在了,或者说是在,但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所以,剩下的也就是市了。市是什么呢?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合理或合适的交易需求,有人想要把平时1000多元的商品打折成100多元卖出去,而有人正好也需要,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之间有一个平台呢?地摊在此时便扮演了这种平台的角色,而且,让这种交易热热闹闹,更加有市的氛围,谁还会说它是不好的呢?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也应该是这样的,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城的干净整洁,而一味地砍去市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功能,比如地摊。
让我更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开放了的地摊上还存在着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比方说,我就看到有些年轻人在地摊上撑起了支架,做开了直播。时代不同了,地摊也该不同了,这不是在谁的要求下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所以,如果人们还将对当下的地摊的认识停留在80年代,那也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表现,时光不可能再回80年代,80年代的地摊也不可能到当下的城市中来。
五、历史的启示
这样两个事实,让我想到一个更加偏远的西部地方以及关于它的两句话。地方虽然偏远,但很有名,是甘肃武威。两句话来自史料,是这样的:一句来自清代学者惠士奇《礼说》:“古者为市,一日三合,而河西姑臧,市日四合,扶风美阳,俗以夜市,则司市之法,不行于天下矣。”另一句话来自《东京梦华录》:“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惠士奇《礼说》中的话来自《后汉书·孔奋传》,其中河西姑臧有“一日四合”(早市、大市、夕市、夜市)之说。
这些话,今天的人们都能读懂,姑臧就是武威,通过上面的文字不难看出,最早的夜市起源于甘肃武威,到了宋代才成为了“三更尽五更又开张”的真正的夜市。而“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分明是在告诉着人们,其间有不少的地摊。
为什么武威会成为夜市的起源地呢?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汉代开通丝路后,让这个地方的交易空前,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当然就得用晚上的,而用晚上的,也便有了夜市。又为什么夜市到了宋代才成为了真正的夜市呢?原因也很简单,即我国在唐朝中期以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就出现了夜市,但是,它的出现对当时封闭式管理的市场模式形成了冲击。
这就像我们今天一些开店的见不得摆摊的,影响一些人具体利益的同时,也给市场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在唐代,居民区就是居民区,市场有专门的市场,是专门的片区,所以,当时的管理部门为了管理方便,采取的态度是,市场下班,商铺关门,交易的事儿就形不成了,夜市也便很难存在了。到了宋代,居民区与市场各自独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民居与商业区融合为一体,真正的夜市也便在这个时候形成了。
六、地摊的机遇
夜市的发展与形成,至少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即有贸易与交换的需求就会有市场,而市场的出现是管和禁不了的,夜市虽自汉起,经历了唐的管与禁,但在宋终于名正言顺。对此,我们今天一些人可能会说,禁就禁了,不就个夜市吗?事实并非如此,起源于丝路的夜市,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多元了我们的文化,试想,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分明没有那么方便和精彩。更重要的是,它还活跃了我们的经济,在夜幕里给我们一份温暖,如同穿行于夜的街巷,忽遇一片温柔的灯光,有人突然伸出头问您:“先生,要来一碗面吗?”
地摊当然算是夜市的组成部分。就像有时穿单衣、有时穿棉衣一样,人们当然也需要有时去高雅的厅堂、有时也需要来到平民的地摊。所以,地摊应该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压不下去,禁也是不行的,就像夜市经历了唐代的压禁,最终在宋代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一样。因此,地摊在解决地摊人吃饭穿衣的问题后,也便有了机遇,它已经不可能是80年代的“万元户”,分明有了更好的结局。在这个更好的结局,它也有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即如同宋代的夜市一样,让人们离不开,更不能抛弃。
如果要精炼的,可能只有一句话:
现在,摆地摊挺好的;将来,摆地摊会更好的。因为,它可以在城市里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