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引言

《庄子·秋水》曰:''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01

而很多事情我们恰恰就是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其本质和内涵。就拿去年热播的电视剧《中国机长》来说,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惑,飞机出事的时候,为什么不安排乘客跳伞呢?

飞机,是现代人经常会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它的优点就是舒适、快捷,而缺点就是,它远离地面,一旦发生意外,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中国机长》剧照

有人不断地提出疑问,空难时机长为什么宁愿坠机,也不给乘客降落伞让其逃生?有此一问的人应该了解一下汶川地震时的“惊天一跳”。

跳伞这件事情看起简单,但其实并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跳伞的顺利进行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我们应该都知道,能够完成跳伞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专业的跳伞训练的,他们每一个人都经过严格且专业的训练,拥有着极高的跳伞技术。

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高空跳伞

就比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的15名空降兵,他们每一个人都经过专业的训练,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绝非常人能比,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都做好了死亡的准备。由此可见,跳伞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

而乘客们恰恰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甚至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接触过降落伞,让这样的普通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开伞放伞的动作,无疑是痴人说梦。

02

假设飞机上已经为每一个人准备了降落伞,可飞机从出事到结束,期间可能仅仅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分钟时间,在这一分钟内,几百名乘客能井然有序地离开飞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来乘客们的技术不过关,二来,危险发生时,普通人的应急反应能力是停滞的,他们更多的是惊慌失措、吱哇乱叫。所以,种种原因都决定了,飞机即便是在高空遇到危险,乘客们也只能将自身安危全权交给机长。

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飞机遇到紧急状况

如果说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专业的跳伞训练,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成本太高。另外,航空部门也不可能为只在飞机上待几个小时的乘客准备专门的降落伞,原因一样,成本太高。其次就是乘客之间的默契配合,危难来临时,讲求的是同心协力,而陌生人之间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飞机舱门

从飞机自身的角度来说,机舱门只有两个,即便是两个都打开,也不可能在一分钟内将几百名乘客输送出去。其次,飞机升至高空,机舱内和外界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差,贸然打开机舱门,机舱内外的巨大压力差会将舱内的乘客尽数吸出舱外,这样一来,可真的就是必死无疑了。

03

从飞机的承重角度来说,一架飞机的承重是有限的,而乘客、乘客行李、机组人员、机组人员的行李以及食品、饮用水等,都是每一架飞机每一次飞行时必带的物品,如果再额外给每一位乘客准备一个降落伞,那就相当于是额外又增加了几百个降落伞的重量,这无疑会加重飞机承重量,同样增大了飞机的危险系数。

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空难现场

总体而言,飞机空难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是少之又少的空难,也大都是环境或者飞机自身故障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危险,飞机一般都是处于低空飞行状态。我们都知道,跳伞对飞行高速也是有要求的,而这样的飞行高度是不能满足跳伞这一特殊技能的要求的。高度不足,突兀的跳伞也会增加伤亡。

综上所述,不管是飞机的飞行环境,比如高度、飞机内外的气压,还是飞机的飞行高度,都不适合普通的芸芸众生进行跳伞这样的高难度行为。

结语

降落伞虽然是一种求生手段,但任何手段的实施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贸贸然的行动,只会将危险放大,增加机组人员的压力,让迫降变得更加困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为了降低或者杜绝空难发生的概率,我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完全不用担心空难的发生了。

参考资料:《庄子·秋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32 字。

转载请注明: 在空中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选择相信机组人员,不要妄想跳伞逃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