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能够发现,大多数老人对待自己的孙子、孙女,往往比对待儿子、女儿还要亲近,这是因为在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忙于生计,光顾着解决温饱问题,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人也退休了,所以他们就会把大部分的关爱和精力都放在照顾孙辈身上,以弥补之前的遗憾。
前不久,一位育儿博主在微博上上传了一段关于隔辈亲的视频。视频中的爷爷穿着皮衣,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呼啸而来。孙子、孙女们看到爷爷回来了,马上凑上前去,一叠声地喊:“爷爷,爷爷~”
当然,两位小朋友之所以会那么“热情”,主要还是因为爷爷给他们买了好吃的。这不,爷爷一下车,小男孩便抱着爷爷的大腿,迫不及待地问:“爷爷,棒棒糖买了吗?”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两位小朋友一阵欢呼,就差没蹦了起来。
看了这则视频之后,网友们都纷纷评论:
网友A: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我爷爷下班给我带回来的小零食。
网友B:呜呜呜想起来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外公总是会带很多小零食。
网友C:真的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可是现在再也不能找爷爷要零食了。
的确,几乎每个人的童年回忆里,都带着“隔辈亲”的印记。不过话说回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娃,总是会存在过度溺爱的情况,对此,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1、 省事儿型隔辈亲
由于认知层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老一辈人总是觉得,孩子需要粗生粗养,将来身体才能够更加强壮,所以他们在喂养的时候,往往不讲求精细化,自己吃啥就给孩子吃啥,带娃的时候,也是怎么随便怎么来。然而,这种育儿方式未免太不科学,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
妙招:家长可以根据老人和孩子的喜好,专门制定一份菜谱,然后事前准备好食材,告知老人应该怎么做,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够均衡饮食。
2、权威型隔辈亲
权威型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他们厌恶别人将观念强加给自己,而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因此,这些过于专断的老人,总是觉得自己的育儿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妙招:家长可以找一些身边的真实案例,来给老人们进行科普,并通过这种方式,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改变观念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徐徐图之,慢慢地进行引导。
3、 溺爱型隔辈亲
对于溺爱型的老人来说,孩子必须如珠如宝地宠着,不能打,也不能骂,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在长期的纵容之下,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甚至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妙招:家长首先应该和老人阐明溺爱的危害,然后再告诫孩子,不能够总是提出无理、过分的要求,否则的话,将会给予他一定的惩罚。如果老人护犊子,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与自己单独相处一段时间,等到孩子将坏习惯纠正过来之后,再将他送回老人身边。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地进行介入,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教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