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妈妈似乎都是很爱唠叨的,或许是体贴入微的言传,或许是万分不舍的叮咛,或许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说,无论方式方法如何,其中都饱含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意,但有时用力过猛,不停地和孩子讲道理却显得情商很低,无形之中还可能伤害了孩子,宝妈们一定要注意。
王女士的儿子浩浩已经三点半了,自从孩子出生,她就被迫放弃了原先光鲜体面、待遇优厚的高薪工作,全职在家照顾浩浩,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未来,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让王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每天带娃、做家务、顺便处理一些额外的外接兼职都让自己累得够呛,浩浩开始上幼儿园之后,初始的生活节奏显得慌乱不堪,忙起来时,若又碰上浩浩调皮捣蛋,情绪几近崩溃。
浩浩总是喜欢玩门,对"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无论是家里的门还是外面的门,浩浩总是不停的推拉,关上又打开,拧锁玩弄,怕孩子夹到手,每次王女士总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再不听干脆就用力把孩子拉到一边,大声吼叫不解气甚至还动手打孩子,希望肌肤之痛能让孩子长记性。
但是任凭王女士怎样不停地讲道理,浩浩爱"玩门"的习惯始终不改,甚至变本加厉,有时甚至还把别人家的门弄坏,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哇哇大哭,这一切都让王女士深感焦虑,觉得孩子太过于逆反。
一味的和孩子讲道理,指责、吼叫、打骂等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树活皮,人要脸",孩子其实也是很要面子的,如果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停地讲道理,指责孩子的不是,并未用亲身示范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觉得自己没用,不断的否定自己。
若妈妈每次都是用同样的口吻、同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轻则发泄情绪,重则拖拽打骂,会让孩子产生应激性的反应,做事时瞻前顾后,犹犹豫豫难以下决断,同时个人的性格也会比较偏激,冲动易怒,或者总喜欢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为了不让孩子因为父母略显低情商的讲道理而受到伤害,家长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1.言传时也注重身教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孩子行为模仿的导向,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够给孩子做出表率。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处事态度和人格的形成。家长不要企图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让几岁的娃通俗的理解当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倒不如让孩子置身其中,自己亲身感受来得更为实际,家长可以借助情景模拟,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进而逐步改正自己的行为。
2.相应的行为后果独自承担
玩耍中能得到快乐,自然无所顾虑。孩子刚学会用彩笔画画的时候,一切仿佛都充满了新鲜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由此,家中雪白的墙壁、光洁的地板可能也会成为他们的试验场,家长光说"不要画"用处并不大,画可以,要想办法清理干净,只有承担相应的苦果才能让孩子知道做法的不当。
今日互动话题:你对于情商低,只会对孩子不停说教的宝妈有何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