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拍摄上映的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
影片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剧组远赴朝鲜前线与战士们一起战斗生活,并利用半年时间中访问了一百多名战场亲历者,收集了几十万字的材料,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那场气壮山河的战役。
上甘岭原本只是朝鲜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子。1952 年 10 月 14 日,这里爆发了一场战斗惨烈程度世所罕见的战役。在战役中,美军利用大炮、坦克、飞机,向我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炮弹 190 余万发,炸弹 5000 余枚,阵地上所有草木荡然无存,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焦土。在 43 天的坚守中,我军击退敌人 900 多次冲锋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上甘岭成为展示中国志愿军英勇顽强战斗作风的精神高地。
在美国西点军校的纪念馆里,摆着 537.7 和 597.9 两个高地的模型。上甘岭,永远是美军的“伤心岭”,也是美军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军人的“分水岭”。
上甘岭战役是中美两国实力、意志、素质和作风的综合较量。志愿军巧妙利用坑道工事和野战工事,构建起攻守自如的纵深防御体系,摸索出打阵地战的一整套成功经验,越打部队损失越小、官兵士气越高。李奇微后来不得不承认:“没有谁会相信,中国军人能够赢得全面胜利。”
影片《上甘岭》的创作者根据这次战役进行艺术加工,讲述了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收复上甘岭主峰的战斗经历,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那场气壮山河的战役。
电影中的张忠发,真实名字叫张计发,1926 年出生,1945 年参军,1951年入朝参战,任一三五团七连连长。是上甘岭战役中的特等功臣。今天,这位英雄正在河南信阳军分区干休所安享晚年。
张计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只把自己当做当年战场上的幸存者。在上甘岭上,他的七连160名战士,在战斗结束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他始终认为,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2014年,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这位老英雄。在记者面前,他回忆上甘岭战斗中,七连在没有水、没有米、没有药品、没有子弹的坑道里坚守了 43 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坚守和反击作战任务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当年的七年,重武器只有4 挺轻机枪,3 挺重机枪,2 门无后坐力炮,他们面对的是全部美式装备的敌人。在敌人一波一波地反扑中,七连二排长孙占元被敌人炮弹炸断了双腿,仍在阵地上指挥战斗。战士们对孙占元说:“排长,你负伤了,我们把你送到坑道里,你不用担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孙占元说:“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牺牲了,也要倒在阵地上!”
重伤之下的孙占元,仍然捧着一挺机枪,掩护五班战士易才学完成了连续爆破任务。这时,又有200 多敌人从右侧冲上,孙占元又指挥战士们打退敌人两次冲锋。当敌人冲到阵地跟前时,孙占元拉响最后一颗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
七连的一位班长连续负了 5 次伤,张计发让他进坑道休息。他说:“我不能下去,我请求你批准我,在阵地上再待半个小时。”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向我连阵地冲了上来,只见七班长抱着两个爆破筒顺着山坡向敌人滚了下去,战士周太书也抱着两个爆破筒紧跟班长向敌人滚了下去。4根爆破筒在敌群中爆炸了,但是两位英雄也壮烈殉国!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以极不对称的武器装备,战胜了装备精良的美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上甘岭战役中,4.5 万人的第 15 军涌现出包括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在内的各级战斗英雄 12383 人,占全军总人数的 27.5%。
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故事片《上甘岭》。他们到志愿军部队体验生活,还邀请张计发担任影片的军事顾问,但张计发当时在南京步校学习,遗憾的与电影错过了。
《上甘岭》上映后,张计发不知看过多少遍,但一直无法从头看到尾,经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因为,些牺牲的战友好像一个个又浮现在他面前,让他难以忘怀。
有一次,组织上邀请张计发到丹东参观。这里是当年他和战友们跨过鸭绿江的地方。凝视着江对岸的新义州,张计发思绪万千。虽然上甘岭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他仿佛又重新回到了战场 ,见到了当年那些生龙活虎的战友们。
离休后的张计发,把关心下一代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多年来,他不辞辛劳的走遍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广东等省区,深入学校、工厂、部队,先后作了上千场的革命传统报告,听众达百万人次。每次报告,他以亲身的经历讲述了上甘岭战役空前悲壮,又无比辉煌。
每次给孩子们讲述上甘岭战斗时,张计发总是说:“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只有从精神上站起来、强起来,才会永不言败、永葆生机。”就像影片主题歌《我的祖国》中唱的那样: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