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近段时间,马保国以一种极为荒诞的方式迅速蹿“红”,其过往的奇葩视频一时刷屏。不过,在遭到主流媒体点名、众多网友讽刺后,各平台相继宣布对相关内容进行严管、解散其粉丝群。
马保国何许人也?一个自诩“宗师”“掌门”的“江湖骗子”,不仅打着武术的幌子哗众取宠,还成天嚷嚷着要开课、出书,收弟子、拍电影,搅得舆论场乌烟瘴气。靠招摇撞骗就能风生水起,这是哪门子道理?如今落得“人人喊打”,也算是社会价值观的一次校正。
很长一段时间来,网络上的“马保国”并不罕见。“高铁霸座男”一度成了“大V”,“不可能打工”的周某刚出狱就差点儿签了经纪公司……这些人以出格言行引人注目,对外界的讽刺、声讨无动于衷,甚至还能借此收割一波流量。这种咄咄怪事,实在令人生厌。
审丑逐臭何以成风?归根结底,还是流量至上的扭曲逻辑使然。在某些人眼中,点击率、浏览量是衡量内容的唯一标准,只要能“流量变现”,什么公序良俗都可以靠边站。才艺不是走红资本,“争议”才是;内容管它是真是假,能满足猎奇心理就行;更有甚者,还专门去“制丑”“露丑”……畸形模式之下,左一个“姐姐”、右一个“大师”粉墨登场,也就不足为怪了。对此,一些人还不以为然,觉得娱乐消遣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殊不知,网络是真实社会的延伸,任由恶性文化蔓延,必将倒灌现实生活,助长整个社会的歪风邪气。
审丑逐臭类信息充斥网络,各大平台难道毫无察觉?为何非要等到点名批评,才想到“积极整改”?其中恐怕还是有对畸形流量“闻着臭吃着香”的心态。然而,必须看到,平台不仅有“经济价值”属性,更有“社会价值”属性,“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一旦形成,整个行业都会跟着遭殃。不能总等到舆论倒逼才去“连夜处理”,主动遏制“妖风”也是必须负起的企业责任。眼下,马保国似乎已经“退隐”,但倘若不摒弃恶臭的商业逻辑,甚至推波助澜,舆论场中还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马保国”。
“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会让文化精神枯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身在网络浪潮之中,更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的判断力,少一些跟风起哄,多一些清醒思考,才不会成为“马保国”之流的推手。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