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侯祥家 见习记者 王晓雪 通讯员 单松源 谭美娜 青岛报道
今年来,莱西法院开发区法庭充分发挥涉企案件专业化审判优势,依托“调”字为先、“慎”字托底、“速”字为要、“护”字着陆“四支点”,打好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调”字为先,将“司法护企”理念贯穿始终
“12天就帮我们追回了78万,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青岛某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对承办法官说道。
2022年7月,原告青岛某投资公司依约向被告青岛某贸易公司交付价值208万元的钢材,但青岛某贸易公司一直未付款,青岛某投资公司便提起诉讼。
考虑到春节临近,企业需要资金周转,开发区法庭法官便积极组织调解,从企业诚信经营、树立品牌等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当事人和平解决纠纷、实质化解矛盾,终于在开庭前成功促成分期付款调解协议。原告于2023年2月20日收到了第一笔货款。高效的调解效率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一判了之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达成分期履行协议是较为理想的结果,对原告来说可以足额收回货款,对被告来说也可以缓解还款压力”承办法官赵换说道。
据悉,开发区法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妥善化解了大量涉企纠纷,调撤率达57.66%,有效提高了解纷效能,减少了企业诉累,护航企业和谐发展。
“慎”字托底,将“盘活企业运转活力”落到实处
在原告陈某诉被告青岛某装饰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中,陈某申请冻结被告的银行存款32万元。承办法官进行必要性审查时发现,被告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未发现有转移财产的情况,若查封企业银行账户,会影响企业正在办理银行授信业务和正常经营周转。于是多次向原告沟通解释,最终采取更换标的物形式,以被告名下的不动产作为查封物,替换了对公账户的查封,既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又盘活企业运转活力。目前该案件已依法判决,被告已自动履行完毕。
这是法庭坚持“慎”字托底、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开发区法庭始终坚持全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除依法需责令关闭的企业外,对基本户、流动资产等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资产慎重保全,能采用“活封”方式的绝不采取“死封”,坚决避免就案办案、机械执法。
“速”字为要,让“要素化审理”机制发挥实效
2023年2月,开发区法庭受理某融资租赁公司诉王某保证合同纠纷一案。考虑到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额较小,符合“要素化审理”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为快速化解纠纷,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承办法官在文书送达时即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要素化审理告知书》和《民事调解告知书》,经详细释明后,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从立案到要素化审理仅用了7天,且双方在开庭时当场达成调解,被告现场兑付了第一笔欠款,该案得到圆满解决。
目前,开发区法庭受理的案件中,60%以上的案件均适用“要素化审理”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办案周期从2022年的56.02天缩短为48.39天,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也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因诉讼时间过长造成的损失,及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开发区法庭积极主动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体现。
“护”字着力,让“精准释法”助力企业“立稳破浪远航”
某职业大学是莱西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22年5月,该学校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将青岛某建筑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设备安装合同》,并由青岛某建筑公司支付因设备质量不合格产生的修复及返工等损失费用500多万元。
工程质量并非小事,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研究案情、梳理事实,多次现场调研、了解企业建设进度和经营状况,就本案的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问题充分释法,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进行了点对点业务指导。最终该案成功调解,为企业双方节省了高达160万元的鉴定费用。
“带案调研、普法,真正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点赞!”企业负责人说道。
截至今年3月,开发区法庭主动带案调研回访企业9次、送法进企业3次,收集企业问题建议10余项,推动解决9项难题,切实将延伸司法服务职能落到实处,守护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下一步,莱西法院将不断提升涉企纠纷专业化审理能力和水平,以“质效提升年”为工作抓手,发挥好审判的职能作用,提升企业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