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举行首次“四边机制”领导人视频峰会。拜登上台还不足两个月,就火急火燎在亚太地区呼朋引伴,其他三国领导人也笑脸逢迎。
“四边机制”(Quad)从何而来?
夯基垒台:“Quad”是英语中一个表示“四”的前缀,“四边机制”由此得名。
21世纪伊始,小布什执政中后期,新兴国家纷纷崛起,亚太格局深刻变化。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黄沙里碰得灰头土脸,于是调转方向盘将战略重心挪向了世界东方。
2006年9月,日本政坛常青树安倍晋三首度拜相,随后便提出美日印澳四国拥有“共同价值观”,若搞个四边机制,前途大好。第二年美国副总统切尼访日,同意就设立“四边机制”进行协商。自此,一个环绕中国的“四国帮”首现雏形。
暂时沉寂:无奈美国政府四年一换,朝令夕改,画饼难圆。奥巴马上台后对前任小布什的内外政策普遍不感冒。屋漏偏逢连夜雨,安倍第一次坐上首相宝座,结果还没干满两年就因政治斗争辞职。更何况,当时担任澳总理的还是对华友好的陆克文。“四边机制”人心散了,处境尴尬。
奥巴马对小布什的政策不感冒
大建快上: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竞争者”,却又发现中国块头越来越大,美国要上前单挑日益力不从心,于是“四边机制”又被捞出冷宫。
2017年,特朗普正式提出“印太战略”,试图打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方向的战略资源。说白了就是除了日、澳之外,还要再把印度也拉下水,一起构建遏华“小圈子”。
特朗普任期内,“四边机制”举行了2次外长会(2019年9月纽约、2020年10月东京)。2020年,还借合作抗疫之名带着韩国、新西兰甚至社会主义的越南搞了14次“四边机制+”副外长级视频会,摆明了就是要拉拢中国周边力量来孤立中国。
2020年10月,“四边机制”外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晤
架构封顶:如今,特朗普时代仓皇落幕,但他的死对头拜登却没有清算“四边机制”这一“特氏”遗产。上台不到50天,“四边机制”升级为外长会还不足半年,拜登便急于将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一方面是炫耀“老大回来了”,一方面也说明——遏制中国,美国急了。
左起: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
“四边机制”首次领导人峰会谈了什么?
疫情还在肆虐,经济还很惨淡,复苏还没盼头。此时此刻,拜登、菅义伟、莫迪、莫里森这四位性格迥异的领导人凑在一起,又会聊些啥?我们来捋一捋。
一谈愿景。四国主张建设一个“自由、开放、包容、健康、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不受胁迫的地区”。承诺在国际法基础上推进“自由、开放、基于规则的秩序”,以促进“安全和繁荣”,抵制对“印太”及其他地区的“威胁”。
不过说实在的,真要对号入座的话,上述“不胁迫、守规则、包容、安全、繁荣”等“群规”若当真,“群主”美国首先就是最该退群的那一个。
二谈合作。先是聚焦疫苗合作,美日出钱,印扩大产能,澳支持配送,确保“印太”地区国家能“公平”获得疫苗。再聊气候治理,说要努力加强所有国家的气候行动,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还要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此外还有新兴技术,四国准备在5G、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领域制定共同技术标准,加强联合研发。
插播一句:说起疫苗,就在四人开会前一天,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还理直气壮地表示,世界上多个国家向美国提出了分享疫苗的申请,但是美国政府还未向任何国家提供疫苗。
三谈热点。关于海上问题,四国强调要“应对东海和南海面临的海上秩序挑战”。关于朝鲜问题,四国重申致力于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实现朝鲜完全无核化,并放话要“解决”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关于缅甸局势,四国表示将“继续支持缅甸及其人民”,强调缅甸迫切需要“恢复民主”。
四谈“团建”。简言之就是层层开会——四国确认将于2021年底举行线下领导人峰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外长会,四国专家和高级官员继续定期开会,还将成立疫苗专家组、气候工作组、关键和新兴技术工作组。
最终,自然要扯上中国。四国领导人在公开发言环节均未提及中国,但从会后共同声明和各国所发消息来看,会议又处处针对中国。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向媒体吹风时就说,四国领导人“深入讨论了中国带来的挑战”,明确表示对中国“不抱幻想”。
总结下来,美日印澳一起开了一场处处膈应中国的会。
“四边机制”的真实意图
“四边机制”想对中国打什么算盘?
拉帮结派围殴中国,已经成为了当今美国对华战略的执念。“四边机制”的真正目的,就是为美国打造一个“亚太版北约”,推动“印太战略”升级,遏制中国发展崛起。这是美国的既定战略,也是摊在桌面上的“明牌”。
一是筑牢遏华“包围圈”。美国与中国隔着太平洋,对中国毕竟鞭长莫及,以台湾和日本分别为基础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在崛起的中国面前又日益显得弱不禁风。因此必须扎紧绳索,和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强国联手对中国组成“菱形包围圈”。
二是给中国稳边控边制造困难。当前,日本围绕东海划界以及钓鱼岛主权问题与中国龃龉不断,印度在中印边界挑起纷争,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不停挑事。在美国的带头怂恿下,四国可能进一步扩大情报共享,深化防务合作,中国在中印边境、东海、南海等方向面临的安全形势,都可能更加复杂严峻。
2020年11月,美日印澳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三是挤压中国对外合作空间。往近了说,四国要与中国争夺地区抗疫合作主导权,靠“疫苗外交”争取中国先出手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中长期看,四国合力推进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在高科技领域“去中国化”,意在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如果四国真能拿出实招,还可能推动地区供应链加速向印度和东南亚转移。
四国围堵中国能得逞吗?
答案是不能。
首先,想以区区四国组团玩转整个亚太大舞台,显然自不量力。所谓“印太”地区包含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大批亚洲和大洋洲国家。这些国家国情千差万别,其中大多数是正在探索致富道路的发展中国家,不少在历史上还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也没少受美、印、澳欺负。“四边机制”企图以“政治认同”划线,一手编排地区秩序,违背地区国家自决和多样性,无异于建空中楼阁。
更何况,“四边机制”是近年来首个独立于东盟之外的东亚合作平台新机制,东盟多数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更反对“四边机制”成为反华俱乐部。
“四边机制”:同一辆车上的四国都有自己的方向盘
其次,四国各怀心事,难以同气连枝。如今美国依然深陷国内政治泥淖,其战略确实宏大,无奈实力今不如昔。以疫苗为例,美国嘴上说帮印度投资增产,但专利归美国,股份归美国,投产之后利润也由美国拿大头,实际上就是要拿印度当“工具人”。在国内强大民粹势力压力之下,美国更是不可能对外搞无偿援助。拿不出真金白银,又如何让盟友死心塌地?
至于日印澳三国,更是各有小心思,难以唯美马首是瞻。日本在共同声明中塞进了其他三国不怎么在乎的涉朝“私货”,印度在缅甸问题上与西方看法不同,偏安一隅的澳大利亚则尽力维持“中等强国”影响。三国既想借“四边机制”壮胆,从中美博弈中渔利,又无法回避中国是三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事实,难以弃中就美。
说到底,在国际上搞排他性的“小圈子”,与历史大势背道而驰,注定不是正途。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供应链、产业链相互依赖,蓄意排除某个国家,人为分割搞两个市场、两个产业链,是开历史的倒车,也不可能成功。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各国只有恪守尊重互信、互利共赢的正确合作观,才能广结善缘、行稳致远。在一个需要全人类同舟共济、乘风破浪的历史时刻,强则凌弱、众则欺寡,这样的逆流而动,迟早会被巨浪拍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