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鹏汽车传出追加C+轮融资的消息,此前小鹏在7月份已经完成了C+轮由高瓴资本、红杉中国、Coatue和Aspex投资的5亿美元融资,这次追加C+轮融资无疑是为小鹏接下来的IPO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追加融资的领头人为阿里,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加上去年由小米在内的投资者募集的4亿C轮融资,目前小鹏C轮和C+轮融资金额达13亿美元。如无意外,小鹏接下来将会走上与蔚来、理想相同的道路——赴美敲钟上市。
不得不说,小鹏选择IPO上市的时间节点比理想更有优势。7月底登陆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理想汽车,首日开盘市值便超越蔚来,也让投资者们更看好即将上市的新势力品牌,小鹏乘势而上,IPO的大门已经开启一半。
然而小鹏汽车2020年上半年销量累计不到5000辆,下半年P7开始交付,其中7月份单月交付量有1641辆。虽说整体下半年销量表现有所回暖,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IPO募股,招股书上的资金流会是关键一环,小鹏的两次C+轮融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阿里的“临门一脚”理想汽车在一个月内完成D轮融资,IPO募股还得以提前一日完成,背后的关键人物非美团CEO王兴莫属。在2019年一度处于亏损的情况下,理想到了今年3月份账上资金剩下10亿,所幸王兴雪中送炭,7月份的D轮融资,加上理想ONE销量见好,理想汽车便从容踏上IPO之路。
相比理想,小鹏幕后的资本实力并不宏厚,自成立以来共获得224亿的融资,目前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阿里在2018年曾参加小鹏的A+轮和B轮融资,最近一次对小鹏的投资亦要数到即将到来的C+轮追加融资。时隔两年再次为小鹏输血,显然阿里是看中了小鹏在新势力“三驾马车”中的地位。
前有腾讯入股蔚来,后有百度和威马合作,阿里选择小鹏也是众望所归了。BAT三大科技巨头进驻新势力品牌,挑的都是头部势力,而小鹏有了阿里这次“临门一脚”,相信也为自己的IPO上市进程增速不少。
相比理想,小鹏更有机遇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新势力品牌进入衰退期,唯有头部几家品牌还能坚持下来。以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和哪吒为首的第一梯队,算是今年过得比较安稳的新势力品牌,其余品牌要么半年只有不到一千辆的销量,要么进入了“隐身模式”,明年能否活下去都是未知数。
尽管大环境不景气,但理想汽车的逆势上市,也为后者做出了成功的范本。
理想旗下只有一款增程式混动SUV理想ONE,从车型来看,搭载增程式技术的车型在市场上并不吃香,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燃油车与电动车的过渡产品,理想ONE是2019年才正式推出市场的一辆增程式混动SUV,在今年上半年拿下了9500辆的销量,车型总交付量过万,也为理想的IPO之路做好了铺垫。
小鹏G3
小鹏前期只有一款纯电SUV G3在售,车型定位15万级家用SUV,在设计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特斯拉的影子,包括全封闭式格栅设计、超大全景玻璃天窗、中控竖屏等等。自挖来前特斯拉核心专家谷俊丽,小鹏的第一款车就打出了“高仿特斯拉”的招数,这种打法并不受市场排斥,加上小鹏G3在价格上更加实惠,2019年全年小鹏G3销量为1.6万辆,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
今年小鹏还通过收购福迪汽车获取生产资质,从海马代工正式转入自主生存,后续产能得到了提升,小鹏P7单月交付量也达到1641辆,按此趋势,小鹏很快就能完成第二款产品销量过万的目标。
SUV加轿车的双车战略,除了有极高的市场潜力,也会给到投资者更好的信心,在此来看,小鹏的机遇会比理想更大,上市估值或许还能赶上理想。
IPO在即,小鹏危机尚存
虽说小鹏的IPO已经没有太大阻力,但风险与机遇同在,小鹏目前仍有一大危机,那就是小鹏G3的销量下滑。今年上半年,小鹏靠着一款在售的G3,在销量上仅做到4202辆的水平,同比下滑56.2%,排在细分市场的第五名。作为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今年的表现不如威马和哪吒,确实有些黯然失色。
至于销量下滑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与去年的车主维权有关。由于小鹏G3产品更迭换代速度过快,部分现款车型的车主购车后尚未提车,改款新车便上市,且新车在配置、续航升级的情况下,车型售价下调,老用户自然就坐不住了,于是便有了小鹏G3车主维权事件。
何小鹏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致歉,并表示会对老用户进行补偿。不得不说,负面话题确实给小鹏G3的销量带来影响,而小鹏更寄望于P7这款电动轿跑车能够快速破圈。
小鹏P7
从定位来看,新势力品牌几乎没有P7的对手,蔚来和理想均没有轿车产品,零跑S01也只是定位入门级纯电轿跑,20-30万级就只有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 3两款车能做P7的对手了。不过很遗憾的是,P7的对手都很强大。
比亚迪汉EV
比亚迪汉EV除了有恐怖的3.9秒百公里加速能力,在动力电池方面也有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在电池稳定性和动力性方面,汉EV都要优于P7;而Model 3的实力更不用质疑,单靠品牌力就能秒杀掉P7。就破圈而言,小鹏P7的胜算并不大。
广交资方朋友的小鹏,IPO上市不会成问题,但上市后仍需警惕销量带来的影响。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车企造车最终目的都是消费者为其车型买账,没有车型竞争力的一个品牌,也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点击文章顶部雷科技头像,私信回复“搞机”,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