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扶残,让首都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在第31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5月15日上午,市委书记蔡奇围绕推动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到大兴区、东城区调研检查。他向全市残疾人朋友和关心残疾人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问候,同时强调,365天,天天是助残日。要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依法保障维护残疾人权益,持续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引导全社会给予残疾人更多关心关爱,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首都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残疾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为他们打造无障碍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发展迅速,不仅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大为增强,而且借冬奥会东风,精神文化和体育活动也迅速普及。

助残贵在办实事,处处为残疾人朋友着想。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久,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就设立手语翻译,为的就是让听障人士获取更多疫情信息,做好自身防护;天坛公园等公共场所基本完成无障碍改造,公园内设置多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标识标牌和无障碍出入口等,为的是方便残疾人游览;越来越多残疾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脸上露出自信而自强的微笑,与整个城市一起,在逐梦的路上奔跑。

助残贵在坚持,需要久久为功。近日发布的《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0~2021)》提出,残疾人事业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十四五”时期关键是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更加关注农村残疾人,注重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基础设施和完善工作体制,以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对持续做好残疾人事业,也都有明确的表述。

首善有爱、环境无碍。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每个人的支持。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交地铁站台改造等“关键小事”,还有很多需要解决;解决好新闻手语、无障碍酒店超市等也非一日之功,至于接受导盲犬、不占用盲道、无障碍坡道等,更需要每个市民的自觉和行动。当然,在提升硬件的同时,还要精心打造无障碍服务的“软环境”,比如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残疾人就业和保护政策,为残疾人主动发挥特长,积极融入社会建功立业营造更加包容、更有温度的公共环境。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尊重残疾人就是尊重自己,帮助残疾人就是在服务社会,这是首都该有的样子,是首都人民应有的素质。

来源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编辑 贾亮

流程编辑 刘伟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97 字。

转载请注明: 助残扶残,让首都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