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喜讯!
最新监测成果发布——
禁捕一年,江刀密度增了1倍多
注:图片均非生产性捕捞
7月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发布喜讯:长江刀鱼自2019年2月1日起禁止生产性捕捞后,资源量和个体规格明显回升,今年刀鱼单网渔获数量及重量分别为29.5尾和2.0公斤, 均为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相比2015—2018年平均指标分别上升138%和155%,即 资源密度增加了1倍多。无疑,这是对“长江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有力回应,也证明了正在推行的“长江十年禁渔”举措之必要。
长期以来
受拦河筑坝、过度捕捞等影响
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江阴老渔民陈兴法清晰地记得
2012年在长江
连着8天捕捞刀鱼
却一无所获
很多渔民那年都收成惨淡。
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网下去总有1000多斤刀鱼
在2000年左右一网也有十几斤。
数据显示
从事长江下游流域渔业资源监测和保护研究30多年的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刀鱼1973年捕捞量为4142吨,2012年锐减至57.5吨,为历年最低,之后多年维持在100吨上下。与此同时,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极度濒危,长江里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早期资源量亦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90%以上。
禁渔是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江阴渔政监督大队队长丁建英说,2002年江阴渔民还有280多名,随着当年长江中下游实行春季禁渔(长江刀鱼、河蟹、凤尾鱼除外),以及江阴码头、水厂等建设推进,渔民分批退捕。至2019年底,江阴最后54名渔民全部签订协议退捕。
在江阴,为维护水生态环境、涵养渔业资源,2016年起推进产业转型“高端进低端退”,源头控污“治理进污染退”,生态修复“生态进生产退”的护江路径。通过搬迁退让一批企业,到今年底其长江生产岸线将压缩到16.85公里,占长江江阴段黄金岸线长度的48%。
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的又一举措
2002年以来,江阴已持续向长江放流了河豚、“四大家鱼”等鱼苗1.6亿多尾。让江阴“河豚大王”郑金良惊喜的是,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于6月5日在长江入海口监测到野生河豚鱼苗,“这是20年来首次发现,说明多年来的增殖放流有效推动了鱼类种群的恢复”。
对长江而言,这些保护举措仅仅是开始。徐跑说,本次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为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长江渔业资源提供至少2-3个世代的保护期,使自然种群得以恢复。他还建议长江禁捕后应尽快构建监测网络,加大监测频次,科学评估禁渔制度成效。性成熟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长江刀鱼群落很有可能会率先恢复、增长。
来源:无锡观察 无锡日报 无锡新传媒
记者:朱雪霞
图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编辑:人杰
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