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故障无法根治,领导班子频繁更换,北汽废了?
现在正是汽车行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重要时期,不仅有大量的新生势力趁着这个机会涌入汽车行业,而且传统车企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实力也是越来越强,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在新能源汽车刚开始进入大家视野时,消费者对于这样一种新兴产物还持有怀疑态度,不过新能源车在当时确实没有太强的产品力,自燃、无法充电、动力中断等故障屡见不鲜,但因为当时国家给予了新能源车极其优厚的政策补贴,使得新能源车的销量逐步提升,但也有不少厂家借机骗补,造出许多质量不合格的车来诓骗消费者,比如北汽新能源。
从云端到谷底
北汽新能源深陷囫囵
如果对汽车销量有所研究,就应该知道北汽新能源近两年的销量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北汽新能源也曾有过辉煌时期。在2020年之前,北汽新能源取得了连续7年位列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榜第一的好成绩,但在2020年开始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年销量仅有25914台,同比上一年累计下滑82.79%,而且从此一蹶不振,落败只在顷刻之间。对于北汽新能源的溃败,车叔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北汽新能源旗下产品定位普遍较低,销量主要集中在B端,也就是出租车、网约车、租赁,只有30%是私人购买的,主要原因就是北汽新能源在技术层面并没有明显优势,相比于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车企来说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如果没有政府高额补贴为其输血,恐怕北汽新能源早已沦为ST股,但是现在补贴力度已经减小,北汽新能源目前所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其次,北汽新能源旗下产品质量极为糟糕,下方有一张投诉表,从中可以看到北汽新能源产品主要存在的故障有动力蓄电池故障、行驶途中突然断电、驱动电机过热自动熄火,而且涵盖北汽新能源旗下众多车型,毕竟谁也不想买个“电动爹”,所以销量低迷也在情理之中。
领导班子频繁变动
北汽新能源乱成一锅粥
作为一家企业的领袖,高层领导一般不会频繁变动,但是北汽新能源却不是这样。自时任北汽蓝谷董事、总经理的郑刚于2019年2月辞职后,这一职位就从来没有稳定过,后来又有马仿列和姜得仪相继就职和离职,直到刘宇接任。主帅变动如此频繁,看似是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实则是束手束脚,中低层员工还没有理解上一任领导的理念,新的领导又传达了新的思想,整个企业无法做到团结一致,说是“混乱至极”也还不为过。
虽然产品不怎么样,但北汽新能源的领导一向很“刚”。众所周知,北汽新能源旗下有一个名为“极狐”的高端品牌,该品牌的总裁名为“于立国”,一位名为“蒋保信”的用户曾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吐槽极狐汽车保养细节以及极狐APP社区运营问题,并提到“优质内容不给加精华,有一些极狐领导无病呻吟的文章就给加精华”,于立国对此表示“我估计蒋保信讲的无病呻吟的极狐领导应该不是我,我给他个胆他也不敢讲我,一来我们还是不错的朋友,二来保信曾经是我部下的部下的部下,在北京收拾蒋保信对我来讲还是跟玩一样,当然我也不能收拾他,都是哥们。”
虽然于立国后来因此事而公开道歉,但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即使道歉也不能抹去他曾经口出狂言的事实,任谁也不会想到如此出格的言论出自一位车企领导之口,怕不是《古惑仔》看多了。另外据车叔了解,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中明确注明,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可能五百元人民币对于于立国来说不算什么,但在社交平台公然对用户进行恐吓的违法行为,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是无法估量的。
第三季度净亏8亿
北汽蓝谷难逃ST?
10月27日,北汽蓝谷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财报中显示,公司实现营收60.98亿元,同比增长55.49%,净利润亏损26.4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亏损8.31亿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汽蓝谷在2020年的净亏损达到了64.82亿元,今年大概率也是亏损的,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北汽蓝谷明年或将面临退市风险预警。
车叔总结
如今消费者的眼光变得异常毒辣,产品力到底如何消费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正所谓销量好的产品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但销量差的产品一定没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存在致命缺陷,北汽新能源拥有哪些核心技术呢?如果真的想要挽救北汽新能源,那就需要从产品力和性价比层面出发,做国民真正需要的电动车,而不是痴迷于营销炒作,否则只会让“ST”到来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