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要立志做一粒好种子,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土壤、奋发生长。”202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桂林市税务局的林润民主动请缨,来到全州县两河镇五桂岭村担任第一书记。
一开始,村民对这位“90后”年轻人并不是很认可。五桂岭村是一个远离县城的村子,绝大部分年轻人外出谋生,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收入一直没法提高。林润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想办法引进企业,让年轻人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通过多方联动,林润民对接上了全州本地的一家农业企业。最终这个企业在五桂岭村承包了近百亩水田发展“稻—虾”立体养殖,也就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禾花鱼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出租闲置土地获取租金,还可以到公司做农活增加收入。“现在大家都把我当自己人看待。”林润民说。
驻村书记要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林润民一家一户走访摸底,到每一户脱贫户家中去了解真实情况,落实帮扶政策。面对大家的困难,他总是想尽办法解决。一次,林润民了解到脱贫户蒋来有想养猪,已经学到了较成熟的技术,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他立即多方打听,了解到农信社可以为脱贫户提供5年免息贷款,于是就帮蒋来有办理了免息贷款手续,让他办起了养猪场。之后,林润民又帮他联系到力源集团,帮助他改进养殖技术,并与力源签订回购合同,为后续的经济生产保驾护航。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村民养蜜蜂、种马蹄,林润民都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乡村要振兴,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环。林润民从政府和后盾单位争取到50余万元资金,完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又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争取40万元建成了五桂岭村的自来水工程。他用市派第一书记经费5万元为村产业园新修了200米产业路。随后又反复到县、镇两级乡村振兴部门汇报、申请,最后争取了30万余元,将剩余1800米产业路修建完成,为村民干事创业铺好“最后一公里路”。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让我有了成就感。”一年来,林润民多次召开村委会议、村民会议,并开展实地调研,最后决定通过发展吊瓜产业来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去年底,第一批成熟的吊瓜走上市场,亩产值达4000元。通过示范带动效应,今年五桂岭村已种植吊瓜200亩。
以“向下的力量”扎根人民群众,在实干中激起向上的青春力量。一步步走来,林润民深刻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但也感到充实满足。“当我看到日新月异的乡村风貌,其乐融融的家庭小院,硕果累累的丰收场景,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更坚定我的初心,我将继续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胡晓诗、唐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