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据媒体报道,曾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列为最安全飞行器的载人热气球,近两个月里,已在国内发生3起人员坠落事故,引发各界关注。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低空领域逐渐开放,热气球飞行从一个专业体育项目,逐渐转型为商业活动、旅游观光项目,出现了规模性载客。然而国内热气球行业里,以旅游观光为代表的载人热气球活动,其运行规范仍是空白,这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安全不能靠生命提醒
热气球曾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但事实上,安全是相对的,再发达的技术、再完美的数据都保证不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气象、风速、设备、燃料及操作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隐患,造成伤亡事故。人们喜爱热气球项目,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开设了热气球观光游。问题是,在赚钱过程中,有些景区是不是放松了相关安全保障?比如,天气是热气球飞行的关键条件之一,工作人员在执飞前要加强气象研判、做好应急预案,像“突然刮起大风”之类的情况本应是应急预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再如,对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性,是否严格落实了飞行前的检查、定期维修养护,等等。
安全性,本应该、也必须成为旅游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游客前去旅游,是天然以为这些项目是安全的,对景区服务首先是信赖的,直到他们遇到了危险,才发现自己是完成了景区商家的一次实验。这种“后知后觉”,其实就是景区对游客的不负责。所以,必须申明,安全性能,应该提前得到保障,风险提示,必须提前告知游客和景区工作的应聘者,而不是用生命的代价去一次次地缝补漏洞。对于这些景区,不仅要有停业整顿,要有对遇难者家属的道歉赔偿,还要有日常的监督和警示。
热气球行业为何乱象纷呈
想要生产热气球,必须持有民航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型号认可等资质证书。据悉,全国目前仅有3家厂商可合法生产“自由飞热气球”,这3家企业生产的热气球加在一起的年销量仅为200个左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家仅一个月就能卖出200多个,这无疑给后续使用埋下了隐患。同时,“山寨”的可能还有飞行员和俱乐部。比如,一些“山寨”热气球厂商称,买热气球可免费培训飞行员,培训证书全国通用。而事实上,热气球的飞行员应经民航部门认定的、有培训资格的正规机构实操训练,且须通过理论笔试和飞行考试后才能取得飞行执照。同样据报道,现在全国没有资质就随便飞的俱乐部少说也有上百家。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热气球的商用乱象纷呈,但它并非没有行业规范。像生产制造需要《生产许可证》和《型号认可》,实际使用还得办《标准适航证》。而一些机构经营商业飞行和培训项目,还需要《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以及《运行合格证》。另外,2016年颁布的《热气球运动管理办法》,对热气球飞行员标准、热气球适航证、热气球俱乐部运营标准等同样有一些详细的规定。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五花八门的证件要求,以及规定和管理办法,和当前热气球商用的实际市场情况存在着明显的不适配。而且,热气球商业运营的具体归口管理,也存在着权责不清的问题,有的环节是民航局,有的环节是体育部门,还有的归地方公安管辖,多头管理很容易演变成“九龙治水”。
“山寨”热气球亟须“真监管”
类似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从热气球的生产制造,到商业飞行的运作规范,方方面面的行业监管都出现了脱节。于是,没有运营资质的商家,安排未经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用“山寨”厂家的产品,进行商业载客飞行,出现事故自然难言“意外”。数据显示,热气球的商用,还处在快速爆发的市场上行期,不少景区将热气球飞行当作吸引游客的网红项目。在此前提下,基于连续的事故教训,理应及时填补监管空白,严格产品质量把关和行业准入门槛限制,让热气球从生产到飞行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据可依。
乱象的存在呼唤监管的合力。诚如有律师表示,有关监管部门要开展风险评估,对热门游乐设施使用情况定期采取综合安全检查,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各种专项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相关从业者也应增强守法自觉。比如,产品是否合格厂商心知肚明,纵容“山寨”热气球上市,无疑是在埋设不定时炸弹,商家对此理当规避;景区要为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等必须到位,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也要及时跟上。惟此,才能最大程度杜绝事故的发生。
微言大义:
@冲浪选手陈冠希:掉下来的人当时是有多绝望啊!
@zu海洋:所以不能乱搞,没有专业指导的项目,就盲目搞起来……
@你少吃点饭吧:这种活动就得做好培训和相关应急啊!
@缔造手游:这个热气球近来出事频繁,要出台管理办法了!
@梦幼:这种本身就有危险的娱乐项目,自己还是悠着点儿。
@Yjx敬贤:愿意外事故不再发生,逝者安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热气球人员坠落视频的留言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绝望”。很多人心目中原本富有浪漫色彩的热气球,近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成了“夺命利器”,这并非偶然。国际航空联合会所谓“最安全的飞行器”,其前提应是建立在完备规范和严密监管之下的。而在国内,从生产、销售到运营,热气球行业都处于“脱缰”状态,又怎能不野蛮生长和带来反噬?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我们需要马上行动起来,以避免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