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把士兵从平原调到高原作战,不仅战斗力会下降,甚至还会死人!1999年爆发的锡亚琴冰川冲突中,巴基斯坦派遣了800名士兵控制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卡吉尔附近的一座5100米的山峰,由于巴基斯坦方面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印度人数较少的守备部队发动多次攻击后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从平原地区紧急调拨士兵前来增援。这些士兵没有经过高原适应性训练就被运输机直接送到了四千多米的高山,最后很多人都死于高原反应引发的疾病。根据统计,在整个锡亚琴冰川冲突中,印巴双方总共死亡超过4000人,其中有近一半都是被高原反应和雪崩带走的,可见高海拔地区对于士兵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和折磨。
虽然士兵的身体较一般人更为强壮,但是在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后还是会产生各种不适应,尤其是低压缺氧导致的头痛、失眠、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高原肺水肿而危及生命,这一系列症状都被称之为高原反应。短期高原反应通常会持续三到七天,长期高原反应则可能会维持月乃至数年,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高原反应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那么将会极大影响部队战斗力。
为了避免严重的高原反应,部队进入高原都讲究一个循序渐进,而不是短时间内就从平原直接登高到四五千米的。一般来说,在平原地区征兆的士兵如果被派到高原地区服役,一般都会先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性训练才会被送上去。我国的新兵高原适应性训练通常都是选择一些中等高度的兵站进行,这些地方的海拔没有执勤点那么高,但是也达到了两三千米,通过在这些地点的适应,可以为未来前往四五千米的边防哨所和部队驻地打下基础。通常的适应性训练包括长跑耐力训练、哑铃爆发力训练以及高原疾病救助训练和高原反应预防性知识普及等等。
在高原服役的兵源选择实际上也有讲究,一般驻地在新疆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的部队,最爱从云贵川和新藏本地挑选新兵。这些地区海拔本身就比较高,在长期生活工作后人体早就适应了长期缺氧的环境,所以这些地方的新兵通常比平原地区的新兵更能适应超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环境,发生高原反应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甚至在体力、耐力方面也会有不小的优势。而印度方面的山地师则喜欢在临近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阿坎德邦、锡金、拉达克等地区招募新兵,为了提高战斗力,甚至不惜花重金从山地之国尼泊尔招募廓尔喀人雇佣兵,这些地区的士兵常年在四五千米高原生活,经过训练后的战斗力通常也不会弱。
人会有高原反应,武器装备同样也会有高原反应,要提高高原作战能力,还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适应高原环境的武器装备。印度陆军目前装备的T72和T90S坦克,发动机功率只有800到1000马力,高原缺氧条件下功率还会发生20%以上的下降,直接影响坦克机动性,而在高原夜间零下数十度的低温下,这些坦克的油料甚至会结冰,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大大影响部队战斗力。我国拥有强大的自主国防工业,针对高原环境推出了诸如15式轻型坦克、直20高原运输直升机、pcl181型155mm车载榴弹炮等一系列高机动轻量化装备,对于部队高原战斗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高原环境对于部队后勤更是炼狱般的考验,由于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大雪结冰会导致边境很多地区与外界中断道路交通几个月甚至半年,要想维持部队的正常战斗力,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高原后勤补给体系。拉达克地区目前集结了超过十万印军,但是印度的后勤补给几乎完全依赖地面交通,进入十月后,拉达克地区就会大雪封山,到时候印度这些士兵只能依靠囤积物资过活,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都是一个问题,更别说作战了。反观我军不仅前线有各种全自动餐食制作车,后方还有青藏铁路大动脉,大量直升机和各类无人机则搭建起后方前线的双向桥梁,后勤补给水平比印度高出几个数量级,所以你说这仗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