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把服务送到群众心里 市南打造多维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由 亓官天亦 发布于 综合

来源: 信网责编:慧慧 2021-12-16 22:29:57

信网12月16日讯(通讯员 滕媛 首席记者 于晓)下午2点,“市南区2021年卫生健康系统抗疫人员疏压活动”正在青岛市市南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举行,活动上“破冰热身”、“速度与激情”、“急速60秒”等拓展体验项目,让这群平时工作压力极大的医务工作者们彻底放松了一把,大家在“游戏”中聊“心”事,谈感悟,“疫情以来,我们在工作任务、工作强度上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在守护群众的健康同时,往往疏忽了自己的身体、心理健康,特别感谢市南区社会心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们可以疏解自己的情绪,在未来更好的的工作。”市南区仙游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王仕源在活动上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的一次大考。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南区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完成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服务全覆盖,11个街道级、50个社区级综治中心全部配备心理咨询室。除此之外,在社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职工密集区域已建立了员工心理援助(EAP)心理工作站点,让基层心理服务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们打造平安市南的‘心防’工程,更是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市南区运用科学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手段,多维度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水平,真正将心理服务融入到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各项工作中,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市南区政法委副书记邓英介绍道。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安心,心理服务助力社会治理

“哥哥,现在我和爸爸的关系缓和多了,也没有再和以前的坏朋友联系了,您放心吧。”当李明朋收到刘斌(化名)的这条微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为市南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的工作人员,他经常与社区矫正对象打交道,但刘斌的特殊情况,又让他对其多了一分关注,“刘斌是未成年人,因为被辍学的同学拐带走上歧途,入矫以后我们就对他进行了心理评估,经过2次心理咨询,发现他身上的根本问题是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障碍,对父母其教育方式也非常的不认同,于是心理矫治方向变为孩子和家长双向进行,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现在的刘斌已经重新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一环,市南区在建立社区矫正中心工作站基础上,坚持将心理矫正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全域11个司法所全部设立了社区级心理矫正工作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心理专家坐诊,为社区矫正对象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促其悔罪自新,助力顺利回归,实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概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市南区社区社区矫正人员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心理健康筛查评估率、心理健康个案管理率和个性化心理辅导覆盖率均为100%。

“您好,这里是‘风雨同心’心理守护热线......”疫情期间不少市民群众都接到过市南区提供的电话心理服务,为了让群众更好的度过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市南区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成立了市南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救援队伍17人,开通4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开展辖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任务和心理疏导工作,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入800人次,累计接线时长1万余分钟。招募了1584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2000余人次。14名心理咨询师参与湖北一线医护人员心理援助服务,为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线上咨询服务300余人次。除了线上服务之外,市南区还将心理服务纳入社区网格,建立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及时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精准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同时,市南区积极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工作,规范流程,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充分发挥好以奖代补政策督促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责任的作用。为坚决防止因漏管失控导致的肇事肇祸事件,对全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和服药情况,加强健康指导。同时实施严重精神障碍障碍患者免费救治救助政策,截至目前,2021年前三季度共救助1837人次,救助金额为52万元。

放心,心理课堂消除“双减”焦虑

每周一次的“伴你成长”主题“亲子沙龙”正在青岛宁夏路小学进行。老师、家长、孩子坐在一起,通过现场的即时话题,打开心扉,共话成长。“‘双减’之后,很多不必要的课外辅导课被取消,让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独处时间,而这时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并不会和孩子相处,有很多的无力感,我们想通过这种亲子沙龙,让家长通过观察老师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和方法获得启发,思考亲子互动,从而更好的维护亲子关系。”宁夏路小学心理老师李红霞介绍这个“亲子沙龙”的初衷。心理课堂作为宁夏路小学的特色课程,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外,学校还设置了走班课和亲子沙龙以及个体辅导、心理托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课需要自主报名与心理有关的课程和辅导,活动每经推出,都会被学生、家长“秒杀”,“我非常喜欢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沙龙,以前我们家长都是躲在老师和孩子的后面,会因育子不得法而抓狂,现在看到孩子参与沙龙后有了不少的变化,就更感觉拿出时间来高效陪伴参与孩子的成长非常值得。通过这样的面对面机会,营造出孩子、老师、家长‘三人同行’的氛围,增加了我们家长的参与度,我觉得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个学生家长由衷的赞叹道。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市南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搭建协同育人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规范基础,专业润心,持续优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品质。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41所,配备心理辅导室41间,建成率达100%,建成省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所,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8所。各中小学校不断健全心理咨询(辅导)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反馈等制度,通过个别咨询、小组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仅2021年上半年,市南区各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案例督导15次,为学生提供规范便捷的咨询辅导等“校园问诊”99次,区级大课堂5次,校级大课堂121次。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联动,完善家庭保护支持系统,合力推进心理育人工作。

“我们通过‘爱山东·青e办’‘时尚市南’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开设市南区中小学网上家长学校“校家社共育大讲堂”专栏,面向全区4万余学生和家庭提供便捷化、常态化的公益性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徐菲介绍“2021年共计开展‘校家社共育大讲堂’9次,主题包含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等,赋能家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提升识别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贴心,心理疏导化解家庭纠纷

一大早,李晓红(化名)就和老公一起给来大姐送锦旗,“多亏来大姐的帮助,我们这个小家才能这么幸福。”李晓红激动的说,作为全职妈妈,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曾一度让她陷入抑郁,“我也不知道那段时间怎么了,心里空落落的,跟老公天天吵架,真感觉过不下去了,后来找到了来姐,她听我倾诉帮我找心理咨询师,还给我老公做疏导工作,才打开了我的心结,今天我们小两口就是专门来感谢来姐的。”李晓红口中的来姐,就是市南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来玉杰,来玉杰从事妇女工作20多年,退休后和十几位有家庭矛盾调解和法律工作经验的老姐妹发挥余热,担任起市南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志愿者,“今年3月8日,我们调解委员会成立第一天,就有家庭前来咨询,截至目前已经服务了49个家庭。”来玉杰介绍,“现在家庭问题70%都跟心理有关,而且以产后抑郁居多,所以我们邀请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把心理疏导作为化解家庭纠纷的重要部分,有了专业的指导,在家庭纠纷的解决上也更快捷、更有效,家庭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

赵杰是青岛心彼岸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平时会在婚调委给来咨询的家庭做免费的心理疏导,“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经常会去企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相关的心理知识,但是全职妈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交关系单一,信息比较闭塞,资金也相对不能够完全独立,所以她们能够得到心理疏导的机会比较少,现在通过婚调委这个平台,女性朋友可以免费得到正规、专业的心理服务,而且婚调委的大姐们都非常负责,按时回访,让心理疏导的更加具有成效。”

婚姻家庭纠纷化解作为创新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深化“平安家庭”创建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市南区妇联将依托婚调委重点打造“幸福家•姐妹来吧”品牌,不断做强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提升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个人都会心理‘感冒’,如果不重视,一直拖延那么治疗的成本就很高,对自身和家庭的影响也很大,我们希望通过婚调委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女性获得心理帮助,让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市南区妇联二级调研员陈红说道。

[来源:信网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