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原著里顾廷烨曾说过,蓉姐儿四五岁的时候,就拿石头砸破一口大缸,可见将门虎女不是盖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年纪,朱曼娘把蓉姐儿独自一人扔在了满是争斗的侯府。
蓉姐儿成长不易,她是那种爹娘都不在意的孩子。可想而知,这种孩子一定和乖顺、温婉这些词不沾边的。
所以,三年后,蓉姐儿看到父亲带着的新妇盛明兰,眼中满是戒备和敌意。亲生父母尚且对自己如此,何况是这个年轻貌美的嫡母呢?
明兰对蓉姐儿实在喜欢不起来,何况是懂事又乖巧知礼的娴姐儿和满身是刺又畏畏缩缩的蓉姐儿一做对比,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明兰的一个举动,改变了那个让人喜欢不起来蓉姐的一生。
明兰曾对着照顾蓉姐儿的秋娘和红绡说:“你们只消记得,不管将来如何,蓉姐总是这府里的大小姐,是实打实的主子就是了。”
蓉姐儿独自在侯府三年受尽苦楚,没有人真的对她好过,更没谁把她当成正经主子。
如今,但凡有婆子说三道四,明兰立马就把那个婆子发卖出去。如此一来,蓉姐身边的人,谁也不敢再怠慢蓉姐,都是尽心尽力,无有不应的。
蓉姐知道,嫡母盛明兰虽然不亲近她,也不亲自教养她,但已经给予了她侯府大小姐应有的待遇。
而相处越久,明兰越发现,蓉姐儿生似父亲顾廷烨,野性又倔强,充满了挑战既定规则的蓬勃兴趣,还满肚子歪理。
教个丫头,对于明兰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只是,她不愿意,蓉姐儿的性格在那摆着,一个弄不好,孩子容易入了歧途。
所以明兰决定,将娴姐儿与蓉姐儿作伴,一起去上学堂。
不得不说,善良是一种选择,而明兰心思极正,也做到了善良。
明兰对蓉姐没有感情,便不需要假装亲近,所以她可以毫不在乎的告诉顾廷烨不需要蓉姐儿孝顺。
明兰只是尽到自己的责任,定时检查蓉姐的功课,当发现蓉姐需要一位优秀的老师时,她就亲自为蓉姐拜访郑大夫人。
人非草木,蓉姐儿知道,盛明兰原本可以给她应有的待遇,以此成全自己的体面,而明兰没有,除了大小姐的待遇,还为蓉姐儿考虑长远。
从那时开始,蓉姐开始称明兰为母亲,尽管不情不愿,但是她开始认可明兰的宽厚。
蓉姐儿作为一个来路不明的庶女,去和那些身份高贵的人一起读书,那黑白分明的童稚眸子中透着些许不安。
在上学的那天,蓉姐儿脚步拖拉,一步三回头的去看母亲。
蓉姐知道嫡母待自己很好,学里也有庶出的女孩,都羡慕自己的福气,穿的好,用的好,嫡母有时还会来接自己放学。
年下的晚上,明兰有了身孕,外头开始风言风语:有了嫡子女,庶出的蓉姐儿就会变成了嫡母的眼中钉。
想到这,蓉姐儿突然想起薛先生的教诲:
其实,不论有没有弟弟或者妹妹,于她差别都不大。
蓉姐始终学不会跟嫡母撒娇卖乖,但嫡母的宽厚,她懂得。
明兰给蓉姐发了压岁钱,说了很多鼓励自己好好读书的话。
也许顾廷烨是因明兰的腹中子而高兴,也许是因蓉姐儿脱胎换骨的改变而欣慰,他看了看蓉姐儿,忽然道:“你要做姐姐了,后头的弟弟妹妹们都瞧着你,你要带个好头。”
蓉姐儿惊得抬头,却听父亲威严的声音。
这个时候,蓉姐九岁,那是第一次父亲耐心的与自己讲话。对她来说,这是自己冬日里的“春天”。
正是在这样的正途里,就连“既厌其生母,又怜其身世”的常嬷嬷再次见到蓉姐儿都轻声道:“哎,这丫头,这才多少日子,却已大变样了,也知书达理、进退有据了,她没赶上好娘的命,幸亏碰上夫人,也是有福了。”
直到曼娘归来,见到蓉姐儿,满脸算计,想利用亲生女儿挑拨和明兰的关系。
此时的蓉姐儿已非昨日无知稚女,她懂是非,辨善恶,早已不是那个能被人当提线木偶耍的孩子。
待到澄园那场灾难来临,盛明兰要挺着大肚子,带领护卫保全府邸,两岁的团哥自然是她的软肋。
因为身边有人泄密,敌方的人乔装打扮找到团哥儿,关键时刻,蓉姐儿挺身而出,护住弟弟,手握刀刃,面无惧色,生生咬掉了对方的一只耳朵。
事后,盛明兰对蓉姐儿感激涕零,称赞蓉姐儿:“果然是你老子的闺女,天生刚烈勇悍,胆大包天。好孩子,团哥儿有你这么个姐姐,实是天大的福分。”
而蓉姐儿倒平淡,只道气愤异常,并不害怕。
在《知否》原著中,蓉姐儿嫁给了常嬷嬷的孙子常年,新科进士,婚事也是明兰一手操办,何其风光。
常家虽然家底单薄,但常太太早逝,家中只有一个祖母和出了嫁的姐姐,蓉姐儿进了门就是当家主母。
常家官运亨通,又有谁能小看了顾侯家的大小姐?
我一直喜欢《知否》,真的是因为它带给自己醒悟和启迪太多了,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没有厮杀,没有那么多封建传统,可它依然可以引导我们走向一个相对正确的道路。
蓉姐儿的童年是充满艰辛的,可她在明兰的主导下,最终明白生活有泪水,有伤害,更有苦尽甘来的幸福。这世上没什么能熬得过岁月,一个月,一年,好几年,总能慢慢变好。
在薛先生的教导中,蓉姐也习得人活着不为赌气、不为消沉、不为怨恨,而是要好好活着。她有很长的日子要过,要生儿育女,过去的事不是她造成的,自己也不该揪着过去不放。天大地大,眼界放远了,日子才能长远。
而这些,也是明兰一直想要蓉姐儿知晓的。
明兰是个难得的好继母,她实事求是,真诚不做作,而蓉姐儿也是孺子可教的孩子,她们在这个再组家庭的路上,谁也没有走错。
所以,母亲成为了好母亲,孩子成为了好孩子,是幸运,也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