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回归”,对中日关系投下阴影

不久前落幕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促使日本政坛出现新的分化重组。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安倍晋三被推举为自民党内“清和政策研究会”的会长。清和会是自民党最大派阀,其领袖的认知将对日本政府的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动向也使日本内外都有人称“安倍回来了”。

其实,安倍去年9月辞职后保持“退而不休”状态,他以国会议员身份继续留在政界,强大的人脉以及“世袭”的政治出身使他仍对日本政局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安倍成为清和会会长而宣告“安倍派”成立,他将以更“显性”的方式影响日本内政外交。日本新政府的政策或将呈现更多“安倍色彩”。

第一,在历史问题上更加右倾化。安倍是典型的保守派,在历史问题上奉行修正主义,谋求摆脱战后体制束缚而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他在任期间多次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2013年更曾直接参拜。另外,安倍晋三多次对“慰安妇”问题的强制性、“河野谈话”的合法性等提出质疑,多次在历史教科书中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强化所谓“领土教育”。卸任后,他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更加无所顾忌。随着安倍当选清和会会长,他的右倾化言行或将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政策产生更大影响,日本与中韩等东亚国家间的历史问题矛盾也将持续。

第二,在修宪问题上更加激进化。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政府的重要政治诉求之一,但受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倍任内未能实现修宪目标。当选清和会会长后,安倍或将进一步利用派阀势力,团结自民党内保守派议员加快推进修宪进程,甚至与维新会、国民民主党等保守势力在修宪问题上合作。安倍的胞弟岸信夫稳坐防相之位,在配合美方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同时积极提高日本安保武器性能、谋求先发制人打击敌方基地能力以及提升军费开支占GDP比例等,实际是以实际行动推动修宪,这被认为有安倍在背后的支持与鼓动。

岸田内阁为维护政权稳定性并确保明年参院大选胜利,需要积极拉拢安倍为首的保守派国会议员,照顾日本国内保守势力诉求,顺应日本国内新民族主义情绪的呼声,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在修宪问题上或将更加激进化。如今,岸田内阁将“推进宪法修改本部”改为“推进宪法实现本部”,就有考量政坛修宪势力诉求的因素,日本政府的修宪进程或将加快,日本国内外和平主义力量需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第三,对华政策有更加保守化的风险。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曾长期担任日本外相,深知平衡外交的重要性,这为岸田内阁推进中日关系转圜提供了契机。在强化日美联盟的同时,岸田任用知华派议员林芳正担任外相,被一些人视为对华释放的积极信号。但岸田内阁的对华政策又不得不受安倍及其亲信岸信夫、高市早苗等保守派政治势力影响,安倍政府曾长期渲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论”等加剧了日本国内对华错误认知,也将对岸田内阁的对华政策形成制约。为了实现摆脱战后体制束缚、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安倍及其率领的保守派政客将继续通过渲染“中国威胁”为其历史修正主义造势,“幕后操纵”的优势更使他们无需太多顾及日本外交实际,其政策诉求更多源于自身思想观念。这也使未来一段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有更加保守化的风险。

因此,与其说安倍“回来”了,不如说他始终都没离开日本政坛。而且现在,安倍担任清和会会长的新职务,为其发挥政治影响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在“后安倍时代”,安倍还在影响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

于海龙,作者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学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78 字。

转载请注明: 安倍“回归”,对中日关系投下阴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