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空心化”,乡镇学校互相争抢生源的背景下,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显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传我命令:凡属外乡镇来我乡抢生源的,各位可以见人打人、见车翻车……”近日,这段有如土匪山大王口吻发号施令的聊天记录,引发网友热议。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或很难相信这段“霸气命令”竟出自一名校长之口。
为人师表,言语却粗暴至此,甚至喊打喊杀,令人瞠目结舌。不管最后有没有因为抢生源而发生打人、翻车事件,这名校长的此番言论都刷新了底线。事后,当地教育局对涉事校长易某民进行了约谈,而易某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道出了苦衷:许多小学毕业生都离开了当地,去其他乡镇初中念书,这让他忧心不已,也很急切地想要避免生源流失的情况。上述言论也是想激励学校工作,增强学校的危机意识,“不会真的去这样做”。
相关资料显示,易某民是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还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出版过个人文学作品。值得深思的是,是什么让这样一个文化人气急败坏,全然不顾师道尊严和读书人的体面?
答案是生源。正是因为当地乡镇之间争抢生源,才有了“招生保卫战”。生源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生源是学校发展的根基,财政按照在校生数量来拨付生均公用经费,随着学生数的增加,生均成本会逐渐下降,更具办学规模效应。生源被抢走了,就意味着学校运转经费少了,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乡镇学校来说,生源减少带来的影响更大。抢生源动了学校的命根子,或许才有了校长这番“见人打人、见车翻车”言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生期待更好的教育,流向更优质学校,是人之常情。近年来城镇挤、乡村弱的现象在部分地区有所好转,甚至出现了农村学生回流的情况。但是,在不少地方,农村生源流失的情况仍然严重。这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供给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
有人说,争夺生源要靠师资、靠办学水平,此话不错。但放在农村“空心化”,乡镇学校互相争抢生源的背景下,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显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一是应规范各学校的招生秩序。就在近日,湖南省出台文件,规范中职学校招生过程中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各种违规行为,明确规定中职学校和初中生源学校出现招生违规行为时,其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相关调查程序。虽然文件针对的是中职领域的违规招生情况,但却是同一个道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肩负维护招生秩序的责任。
二是应花更大力气推动乡镇之间与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乡镇学校自发打好“招生保卫战”,采取“保、拉、吸、抢”在区域教育生态失衡面前,尽管不是徒劳,但也没有太大的裨益。乡镇学校之间的内卷,主要在于生源都流到了城区,乡镇学校普遍面临生源流失困境。一些地方加大教育投入,利用政策、位置等优势打造新兴的名校,更加剧了农村生源流失情况。如果不扭转这种现象,城镇强、乡村弱的问题还会继续下去,不仅会破坏区域教育公平,也会加重农村学生的求学成本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为人师表者简单粗暴、喊打喊杀都不应该,但是乡镇学校的困境也应该被看到。优化区域教育生态,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上优先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适龄儿童流入较多的城镇学校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经费保障才是缓解困境的关键。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杨三喜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