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两会人大首场发布会回顾:哪些话题会是必答题?

  每年全国人大大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始终是全国两会上关注的焦点。据人大会议新闻中心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4日(星期四)21时40分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与去年一样,为防控疫情,新闻发布会将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2018年以来,由张业遂担任发言人的全国两会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共计回答了来自中外记者的30个问题。其中,2018年、2019年均为11个问题,2020年因疫情防控要求,会程缩简,问答只保留了8个,但这些涉及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国防预算、民法典、香港问题、中美关系、外资撤离、脱贫攻坚等问题,每一个都受关注。

  提问既关注民生也聚焦热点

  从近三年中外媒体关注的问题类型来看,关注民生,聚焦时下热点是发布会提问的一大特点,而人大立法、人大监督、国防预算、国际关系等话题也从不缺席。

  2018年全国两会开幕前正赶上雾霾天,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的问题被媒体抛出。彼时,新任发言人张业遂由北京近些年的空气改善情况说起,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在立法、监督方面做的工作,并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紧盯环保工作不放松,努力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与民生相关的话题中,2018年社会关注的房地产税法进展被提及。到了2020年,全面税收法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尽管发布会提问问题数量减少,但话题更具针对性,其中有一半的问题都与疫情防控相关。例如,去年发布会的首问就是澎湃新闻记者提出的有关强化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问题。张业遂在回应时说:中国目前30多部与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有关的法律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总体经受住了考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计划用两年时间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

  张业遂还介绍了疫情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相关工作。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迅速行动,出台有关决定,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审议生物安全法草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部署启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立法、修法工作,宣传解读疫情防控法律,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在关注民生话题的同时,近三年的全国两会人大首场发布会也同样聚焦时下热点。比如2018年被问到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问题;2019年被问及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控问题;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冲击,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也备受关注,张业遂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了坚定答案: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国际关系、国防预算成必答题

  澎湃新闻注意到,国防预算是每年全国两会人大新闻发布会的一个老问题,近三年这一问题一直是由外媒抛出。除了关心国防预算增幅,外媒的提问还无端揣测国防费用上升是否会对他国造成威胁,是否存在“隐形军费”问题。

  面对毫无理据的提问,张业遂的回答简明扼要:“从2007年起,中国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军事开支报告。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么‘隐性军费’问题。”

  “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看这个国家的外交和国防政策,而不是看这个国家的国防费增加了多少。”张业遂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他说:近年来中国适度加大国防投入,但无论从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看,还是从人均数额看,中国的国防投入水平都低于世界主要国家。

  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也是人大记者会上必问的老问题。张业遂曾在2009年到2012年做过驻美大使,面对2020中美关系矛盾凸显,张业遂在解读中美关系特别是疫情之后的中美关系时,表达期望也不乏强硬表态。他说:中国和美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十分密切,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历史充分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合作抗疫、恢复经济是头等大事,维护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安全符合各方的利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朝鲜半岛问题也连续两年被问及。张业遂一再强调“一带一路”坚持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同时也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它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朝鲜半岛问题,张业遂回应说:朝鲜半岛问题关键是坚持政治解决的正确途径,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正确方向。

  记者 刁凡超 实习生 邓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911 字。

转载请注明: 近三年全国两会人大首场发布会回顾:哪些话题会是必答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