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有规律可循,特别是那些实体产业,从表象上就可以分辨出产业发展的阶段,提醒我们这个阶段的问题,以及这个阶段大概的时长,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做出正确的规划和选择。
不论是家电、手机,还是汽车,都走过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解决有无问题,到第二阶段百花盛开,再到第三阶段的一枝独秀。第一阶段解决有无问题。
此阶段产品功能单一,外型笨重,消费者的选择的余地很小。
第二阶段解决品质问题。这个阶段有技术内涵的厂家和研发能力弱的厂家拉开了差距。因此,那些技术能力弱的厂家为了生存,只能在产品外形上下功夫,争取做出差异化,利用“以貌取人”这一人性的弱点进行营销,实际上这一策略也很有效果,一些外貌协会的成员对此没有抵抗力。这部分消费者为产品靓丽的外形所吸引,而忽略了产品内在的品质。
这个阶段,很多理性的消费者也在抱怨,一些大品牌产品虽然质量过硬,但外形却落后,“哪都好,就是不好看”,成为一些型号产品最大的槽点。比亚迪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待遇,“比亚迪汽车离好车就差一个外形设计师”,直到比亚迪请国际一流设计师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作为全球设计总监后,随着比亚迪龙设计元素融入朝代系列,比亚迪汽车才统一了外形和内在,实现了表里如一。就算这样,比亚迪的车标仍然为最大的槽点。
第三阶段解决的是体验问题。经过惨烈的淘汰,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精品,虽然不能说一枝独秀,也是所剩无几。这个阶段的产品形神兼备,用表里如一的精品提供给用户高品质的综合体验。产品质量上乘,看着舒心,用着放心。
从世界所剩无几的家电品牌和汽车品牌就能够看出,这一阶段的精品只能是少数几个。并且这些精品的地位不受其他层次产品的威胁,与中低端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仅有漂亮前卫的外型,同时还有一流的品质,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没有槽点。
观察国内的摩托车产业,目前还处于百花齐放,各层次厂家混战的阶段,属于典型的第二阶段。
虽然有本田、雅马哈、铃木这几个厂家的合资品牌为第一梯队,但是这些国际品牌很多受欢迎的车型不引进中国。国内的一些厂家核心技术能力弱,就在外形上下功夫。比如个别国产复古车虽然很吸引人的目光,但是提到整车可能小毛病多,或者发动机不够强劲,所幸这些槽点可以用价格弥补。
而对于这些一线合资品牌,虽然摩托车的质量稳定,但是配置不丰厚,外形也很单一,对于摩托车这一尤其注重外形的产品很不利,因此流失的客户不在少数。拿踏板车来说,有人调侃,很多电动摩托车都比大品牌摩托车好看,可见这一阶段有多少有品质没外形的车型。
在产品发展过程中,这一阶段时间最长,厂家的竞争从第一阶段的惨烈,转而为混乱,这个阶段消费者上的当也最多。
由于禁摩政策,整个摩托车产业停滞了10年,这一阶段也拉长了10年,随着政策的松动,消费能力的提高,产业竞争开始加剧,预计还需要10年左右,国内的摩托车产业才能走入第三阶段。
消费者在这一阶段应该将摩托车的外貌放在第二位,注重车型的品质,在基本的安全配置齐全的情况下,也不要过于计较那些额外的配置,这样选车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引导厂家集中精力到提升品质,而非外型设计。
还有10年左右,国内一定能够出现如本田、雅马哈、铃木一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