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作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成绩单,是在如今“逆全球化”潮流涌动、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下取得的。作为抗疫最成功的国家,中国在2020年是世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时中国的世界经济占比从2019年的16.3%提升到17.4%。然而,“逆全球化”依然是现阶段困扰中国企业加深全球合作和发展最大的挑战,特别是短期内对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多重冲击。

但“逆全球化”潮流无法改变全球化主流,它既是巨大挑战,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蕴含巨大机遇。正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9月20日《经济日报》头版刊发的文章《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中所提到:

“虽然逆全球化潮流蔓延会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无法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制造业完全有能力应对逆全球化挑战。为应对国际经贸局势的复杂变化,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打破外界对我们的封锁和施压,同时增强制造业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基本格局定调。”

同时,就是在这样一种“逆全球化”潮流和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形势下,我们看到国内依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全球逆势增长,为更多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指明了方向。

“逆全球化”并非洪水猛兽 中国企业已有方法破局

尽管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逆全球化”的担忧就开始显现,然而在新冠疫情冲击世界各国之后,“逆全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逆全球化”带给中国实体产业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近年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额外关税;二是西方国家占据产业链上游的同时,持续将中国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单位列入制裁名单。

从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可以看到,科技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首当其冲,而一旦无法消化高额关税,便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降低产品竞争力、订单锐减。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占据专利、技术研发、产品设计、重要装备和设备部件等产业链上游,中国企业对其存在一定依赖性,使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关键器件“卡脖子”和产业链断裂风险。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国家有意地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断供,导致企业正面临减产停产的挑战。

但问题越明显,破局之道也就越清晰。我们已看到,中国依然有一部分企业在此逆境之下顺利化解了“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并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其中,TCL通过全球化产业链布局及科技化转型升级,一方面深入全球市场、一方面挺进产业链上游,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

财报显示,2020年TCL(集团)海外业务营收804.5亿元,增长27.5%。今年上半年,TCL实现海外销售收入5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7%;TCL TV全球销售量达1127万台,海外市场TCL TV销售量同比增长22.2%,在全球TV市场的出货量及市场份额排名均居全球前三。而这些令人惊喜的逆势增长背后,便有很多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地方。

从TCL全球化之路看逆势破局之道

实现上文提到的逆势增长,与TCL二十余年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密不可分。TCL最早从1999年开始在越南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并辐射到东南亚,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2004年开始在国际上开展跨国并购,为TCL打开欧美市场、构建全球化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TCL不断提升海外经营能力,成功打入欧美市场主流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建立起海外本地化团队,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因此,在这次“逆全球化”潮流加剧时,尤其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被加征额外关税,TCL基于全球化产业布局进行了快速而灵活的战略性调整。

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单边加税之后,彩电关税在原基础上增加7.5%,空调则增加20%,这对TCL在美业务冲击很大。而李东生在《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中也提到了TCL如何破局:

一是短期内“让利保市场”,同时拓展新业务。

TCL一方面让利、稳价、保市场,同时通过优化渠道和产品结构,探索用户运营的新业务模式,挖掘其他利润空间。

二是强化在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同时,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分散经营风险。

TCL积极调整全球产业布局,在原有海外工厂的基础上新建、扩建,扩张产能。随着海外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的调整,经贸摩擦造成的影响也被逐步降低。

例如,TCL对美国销售彩电有国内出口和TCL墨西哥工厂供应等方式。贸易摩擦和关税增加发生后,TCL扩充墨西哥工厂产能、兴建墨西哥第二工厂,增加在地制造比例。而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生产的彩电产品可直接免税进入美国市场。TCL依托全面而深度的全球化布局和灵活的调整,巧妙绕过关税壁垒,保证产品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场的输出量和竞争力。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2020年,TCL北美彩电销量达818万台,同比增长25.4%,在美市占率第二;今年上半年,TCL全品类产品在美国实现营收80.5亿,同比增长14.3%。

TCL成功实现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型,既有出海早的先机,更重要的是多年来踏踏实实地布局,从研发、生产、再到销售服务,全面而深入。如今TCL已在全球拥有42个研发机构、32个制造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服务用户超过9.6亿……牢牢掌握着稳定的全球产业链,是TCL应对全球经贸波动的不变基石。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打造核心技术力 是中国制造站稳全球的坚实后盾

如上文提到,除了加征关税,中国科技制造业在核心技术环节被卡脖子也是“逆全球化”带来的另一重要不利因素。虽然中国制造业取得了连续11年全球产值首位的成绩,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基础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依旧薄弱,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这也是中国企业被卡脖子的原因。

因此,另一破解“逆全球化”的法宝便是企业自身的科技化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挺进,掌握核心科技和更多产业链环节,这是破解“逆全球化”的核心与根基。

事实上,TCL全球化布局之深,也离不开对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上游的掌握,但这个过程非常艰辛。2010年前后,中国电子产业也曾经历过一段类似如今“芯片断供”的情境。

当时的液晶面板技术和制造基本掌握在日韩厂商手中,我国液晶面板贸易逆差一度高达1400多亿人民币,仅次于芯片、原油、铁矿石。而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也主要在上游,一台彩电约80%的利润其实都被日韩面板厂商赚走。

当时李东生认为,不打破“缺芯少屏”的局面,TCL的彩电就很难在全球市场争取更高地位。于是决定“投入全部身家”创立TCL华星,建设中国自己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但TCL缺少面板产业的经验,资金、技术、人才也不足,很多人认为风险太大。李东生力排众议说到:“换个角度看,你不干这个事就没风险了?其实风险也很大,很可能就在竞争中被边缘化了。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是我认为胜算有七成。”随后,TCL华星也在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到达顶峰的第二年——2011年顺利建成投产。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如今,TCL华星已成长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先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大中小尺寸面板及车载、电竞等高端显示应用领域。2021年上半年,TCL华星TV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二,TCL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建立了从半导体显示材料、面板、模组到品牌整机再到内容运营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企业。

有了自主、可控、稳定的上游关键技术和器件供应,避免了被卡脖子、提升了竞争优势,TCL华星屏成为了TCL终端产品穿越“逆全球化”畅销全球的坚实后盾。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近年来TCL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建立全球研发体系,目前TCL已在美国硅谷、香港、武汉等多地设立了实验室,牵头组建了“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创新中心,联合行业、科技机构和高校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同盟,在技术领域力争从跟随到并跑再到领跑。同时还相继在印度、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新建、扩建多家彩电整机、模组以及光伏电池工厂,为全球化运营持续储能、扎根,克服“逆全球化”的同时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机遇,迎接新一轮繁荣的到来。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西方国家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发动逆全球化,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进行打压,就是看到了中国企业快速崛起的综合实力和巨大潜力,这甚至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国运之争。

在目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像TCL这样,真正完成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型,以“全球化”应对“逆全球化”,助力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来源:环球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03 字。

转载请注明: “逆全球化”冲击 中国企业破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