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搬迁为何势在必行?胶东机场将给区域发展带来什么?
新机场打开“机”遇之门
□本报记者 白晓
8月12日凌晨,随着过夜飞机从流亭机场调机到胶东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跑道灯、机坪高杆灯、航站楼灯、塔台灯、“青岛”大字灯依次关闭,正式停运。
机场是一座城市与外界连接的重要枢纽节点,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有着十足的吸引与集聚力。服役了数十年的流亭机场为何“退役”?后起之秀胶东机场如何“一夜转场”?又将给胶东半岛带来哪些“礼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诞生——
机场搬迁是一个“必选项”
为什么要关闭流亭机场,转场胶东机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亭机场体量太小。
据了解,流亭机场规划设计的年旅客吞吐量上限是1200万人次;2010年,青岛机场客流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达到1110万人次,跻身国内千万级机场行列,成为山东半岛地区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向日韩的重要国际门户机场。
2013年挖潜扩容后,流亭机场承载上限提高到1800万—2000万人次。到了2016年,流亭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2019年,流亭机场更是超限“服役”,旅客吞吐量2555.6万人次。
历经3期扩建和数次挖潜扩容,流亭机场的潜力已经捉襟见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开放发展步伐加速,流亭机场航线网络不断通达,机场上方的空域资源也越来越紧张。
考虑到种种因素,青岛启动新机场规划研究,积极争取将青岛新机场建设列入了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机场定位由普通干线机场提升为面向日韩的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
从2015年开始,新机场工程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进入2021年,胶东机场转场筹备进入“快车道”——1月,完成试飞任务;3月,顺利通过民航建设工程行业验收和使用许可审查;6月,使用许可证获批,具备开航运营许可条件;7月12日,转场时间正式对外公布;8月12日,“一夜转场”。
转场——
难度极大,必须一次成功
与此前采取过“一夜转场”的广州、昆明等地机场相比,胶东机场面临的转场环境更为复杂,搬迁距离更长、自动化程度更高、运营模式变化更大,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安全、平稳、顺畅是胶东机场运行的核心关键,运行演练是转场前的必要环节。自今年3月通过行业验收以来,青岛机场集团按照民航业有关规范,实施了“两场运行”模式和“四班三运转一培训”班制,确保全员有序、分批次进场熟悉工作环境、业务流程、设施设备,依托老机场真实运行生产数据,在新机场进行全仿真、实战化模拟运行。
进入4月以来,胶东机场陆续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综合模拟演练。
8月11日,青岛机场集团对航班进行有序调减,航班数由日均500架次缩减到255架次。当晚,从流亭到胶东的“一夜转场”工作全面启动。机场消防、机务、物流、地服、飞行区以及基地航司、油料等驻场单位的大量民航专业设备,在保障完流亭机场航班后立即启动至胶东机场的搬迁、调试等任务,确保12日以最佳状态迎接“实战”。
青岛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李启星说:“作为中国民航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转场,所有的人员、设备以及航空器都要进行同步切换,必须一次成功。”
未来——
将为区域带来更多人才、更多资源
航空业将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胶东机场的建设和转场,绝不仅仅在于新增了一座国际枢纽机场,更在于这座新机场对青岛乃至胶东半岛城市形态、开放格局、产业能级跃升的巨大影响。
青岛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毕监武表示,胶东机场转场运营后,将助力发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不断提升中日韩(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层级。从机场所处的区域看,胶东机场的启用,将补上青岛临空经济产业链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胶东机场启用后,将为这片区域带来每年数千万人次以上的客流量。在此基础上,将有更多国际人才、国际资源,经更广阔的空港进出青岛、进出山东、进出黄河流域,这也是胶东机场以及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要承担的职责。
机场转场也将给物流行业带来直接利好。近年来,胶州市利用机场这块“金字招牌”发力物流业招商引资,引来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巨头,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正加速聚拢。
“智慧出行”带来全新体验
□本报记者 白晓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中国民航首批18个“智慧型机场”示范项目之一,建设配有集自助行李托运、自助值机、自助安检、自助通关在内的全流程自助设备。满满的青岛“黑科技”带来了智慧出行模式,给旅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胶东机场规划建设了“全通型、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中心(GTC),集高铁、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高铁、地铁下穿航站楼并设站,可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小时左右覆盖半岛主要城市。
8月12日,记者乘坐青岛地铁8号线赶往胶东机场,在胶东机场站下车后,从站台搭乘扶梯进入站厅层,打卡出闸机便进入了胶东国际机场的综合交通中心,再步行约50米便可以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
在进机场时,记者看到,有固定式红外线测温仪给进出的旅客自动测温。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红岛站区副站区长李冠文告诉记者,固定式测温仪可以迅速反应,迅速检测,节约乘客的测温时间。
考虑到胶东机场站的客流特点,车站除常规的幸福百宝箱、医药箱等便民配置外,还设置了与机场共建的咨询服务台,并配备翻译机,为外籍乘客提供咨询服务。
作为胶东机场首批旅客,今年35岁的刘正鹏是土生土长的胶州人,从值机到登机,他最大的感触是:在胶东机场,刷脸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在自助值机设备,只需放上证件,然后对准镜头,2-3秒就可完成采集。
记者在胶东国际机场4楼的国内出发大厅看到,候机楼L4层国内出发大厅设有84台自助值机设备、48台自助行李托运设备,综合交通交汇区域(GTC区域)设有4台自助值机设备、4台自助行李托运设备。同时,76个登机口均配备“人脸识别”设备。
据青岛机场地面服务部副部长张海清介绍,胶东国际机场启动的智慧安检系统,较原来的传统安检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单纯的人工操作转化为人工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研判、自助安检查验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旅客的过检效率和过检感受。根据测算,智能化安检通道投入使用后,旅客过检效率将提高至少30%以上。
胶东国际机场启用后,空港口岸的国际航班量、旅客吞吐量将大幅增长。新机场合理设置口岸各单位的平面布局、查验设施、通道布置和通关流程,通关效率和通关舒适度大幅提高。
“为了使旅客出境通关更加顺畅、便利,我们与机场安检部门合作,把两道‘关卡’合二为一,让旅客‘只提交一次行李、只接受一次检查’。”胶东机场海关值班关员耿朋朋说。
入境的BX321航班于11时25分降落在胶东国际机场。此时,海关协同联检单位早已在廊桥等候,飞机一靠桥就及时进行登临检疫。
在入境旅客通关现场,旅客依次从海关卫生检疫通道经过,不需要刻意停留。疫情期间,海关在旅检通道配备了最新式的红外体温监测仪,旅客体温异常时会自动报警,海关会第一时间进行排查,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通过‘先期机检’,我们海关监管实现了有效前置。入境托运行李在旅客提取之前,已经接受了海关监管,守法旅客都能享受‘无感通关’。”海关检疫关员闫春娜说。
“4”常有,“F”不多见
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
□ 本报记者 吴荣欣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省内首座4F机场,“4F”代表什么?业内人士介绍,为使机场飞行区各种设施的技术要求与在机场上运行的航空器性能相适应,我国采用飞行区等级代码和飞行区等级代字来表征和描述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对航空器的接纳能力。
飞行区等级代码根据机场飞行区使用的最大航空器的基准飞行场地长度(基准飞行场地长度指飞机在最大起飞重量、海平面高度、跑道纵坡为零、标准大气条件和无风情况下起飞时所需要的最小场地(跑道)长度)分为1、2、3、4四个等级,等级1<800米,等级2介于800~1200米,等级3介于800~1200米,等级4≥1800米。
飞行区等级代字根据机场飞行区使用的最大航空器的翼展和主起落架下外轮外侧间的距离,从小到大分为A、B、C、D、E、F六个等级,翼展分别为:<15米、15~24米、24~36米、36~52米、52~65米、65~80米;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离分别为:<4.5米、4.5~6米、6~9米、9~14米、9~14米、14~16米。
据介绍,目前国内运输机场跑道基本都在2800米以上,换句话说,这些机场飞行区等级代码都是4;但很多机场跑道宽度是60米,F级要求翼展65~80米,所以F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机场达到4F级。
目前,我省10个民航运输机场形成“两枢一干七支”的发展格局,两枢即济南、青岛,一干即烟台,七支即临沂、济宁、威海、东营、日照、潍坊、菏泽。“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打造以枢纽机场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现代化机场群。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
机场交接时间轴
8月11日19点56分
流亭国际机场最后一架出港航班QWA9779起飞,十几分钟后,最后一架进港航班SC4674顺利降落
8月12日零时
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实施转场运营,运行了39年的流亭国际机场同步关闭
8月12日9时12分
SC4651青岛-北京航班从胶东国际机场起飞,胶东国际机场迎来首航
8月12日9时25分
东航执飞的MU5671航班,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抵胶东国际机场,成为第一个进港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