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亦分类”微信小程序,亦庄镇开启垃圾分类2.0模式

“您这垃圾分得真不错!这袋是厨余垃圾,可以积50分,来,我扫您的码,给您把分积上……”一排整洁的垃圾桶旁,大兴区亦庄镇鹿海园三里小区垃圾分类桶前指导员石文成正在用微信“扫描”居民手中的专属垃圾分类二维码卡片。居民完成投放的同时,积分也分别显现在居民手中“亦分类”小程序和亦庄镇垃圾分类管理系统中。

亦庄镇垃圾分类工作在前期“一户一码”的基础上,升级为“一户一卡”,将垃圾分类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中,居民的积分实时到账;从每家每户主动分类,再到更多群众参与桶前值守,进一步激发群众热情。从单一举措升级到通过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形成系统合力,亦庄镇开启垃圾分类2.0模式。

自主研发“亦分类”微信小程序,亦庄镇开启垃圾分类2.0模式

“智慧管理平台”+实时巡控

亦庄镇自主研发“亦分类”微信小程序,与亦庄镇综治网格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无缝对接。在平台系统中,亦庄镇202个桶站点位全部实现GIS落图,都纳入智能监控体系之中,真正实现了“一站一码”。将平台打造成为融合投放积分、值守打卡等多功能的移动管理终端,将繁杂的信息形成值守人员考勤表、各品类垃圾分出量、居民投放次数和正确率等可视化数据即时呈现。同时,平台连接“亦分类”小程序,可实时分析住户垃圾分类积分的结果,对积分较少的居民,有针对性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一对一入户指导。

下一步,将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对房东、中介的压实责任与社区共同形成楼门共建的合力,强化对居民及租客的责任约束,从而提升投放精准率。综治网格指挥中心坐席员通过摄像头进行及时巡控,若发现满冒、垃圾桶开盖、桶边不洁、无人值守等问题,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应物业负责人、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处理。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为分类的科学、决策的创新提供有效支撑,避免了值守人员重复操作,实现了垃圾分类实时精准管理。

自主研发“亦分类”微信小程序,亦庄镇开启垃圾分类2.0模式

“专属卡片”+“亦分类”小程序

亦庄镇实现了全镇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全覆盖。从方便群众和提高分拣效率的角度考虑,将原来贴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升级为“一户一卡”,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垃圾袋“破袋”的不便。用微信“扫描”卡片两面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码,就会在“亦分类”小程序中生成相应的“分类码”。每次投放垃圾时,桶前指导员使用微信“扫描”分类码,分类正确的垃圾都可积50分,每天最多积100分。居民还可以在“亦分类”中查询自己的投放记录和积分记录,用以兑换清洗油烟机、食用油、抽纸等服务和礼品,更大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红色引领”+“时长换积分”奖励机制

针对如何规范桶前值守队伍,亦庄镇实行“红色力量”带头先行的策略,即党员成为亦庄镇守桶群体的固定人群,同时广泛吸纳团员、在职员工、其他志愿者,将“红色力量”加入到“绿色分类”的洪流中,成为分类的中流砥柱,由社区党支部按时段统一排班,由物业公司统一调度、考核,实名制打卡上岗,实现“定人、定时、定桶、定责”全过程督导。同时制定“时长换积分”的制度,要求桶前值守人员最少守桶一小时,每小时可兑换200分,以此方式进一步调动群众守桶的积极性,群众报名参与人数显著增加。目前“一户一卡”已覆盖亦庄镇所有社区,同时通过“定时投放”“红色引领”“时长换积分”等制度并行,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热情有了显著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精准率高达97%以上。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评选中,亦庄镇鹿海园三里小区被评为第一批市级示范小区,以后其他小区都将按此标准统一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争创更多示范小区。

亦庄镇党委书记靳璐说,下一步,亦庄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垃圾分类,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和科技助力,以垃圾分类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陈强 安旭东 通讯员 | 邢宝飞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00 字。

转载请注明: 自主研发“亦分类”微信小程序,亦庄镇开启垃圾分类2.0模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