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养废一个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想没有父母愿意体验,但真到了那一天,一定会后悔莫及。
相比起女孩,男孩更难教,父母一个错误的观念,很有可能就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一、把穷养当吃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
“人在早年,吃得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儿子的,千万不要百依百顺,很多逆子都是宠出来的。”
教育孩子,要让孩子多吃一些苦,来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
吃苦就是一种教育,但许多父母误解了,把“穷养”当成“吃苦”。
我见过一家人逛商场,妈妈给女儿挑了一套很漂亮的公主裙,当儿子眼巴巴看着妈妈时,她说:
“男孩子衣服够穿就行,没必要穿太好,你要学会吃苦。”
面对妈妈的区别对待,男孩默默低下头不说话,看来已经习惯了。
父母一味穷养儿子,有可能让儿子有失教养。
他会学了父母的狭隘作风,遇事斤斤计较,时刻感到匮乏和卑微,无法培养真正的自信。
父母若从不让儿子站在高处看世界,儿子就只能一直如井底之蛙般坐井观天。
穷养≠吃苦,父母也不应该刻意找苦让孩子吃。
所谓的“吃苦教育”,应该是父母对男孩不娇生惯养,不包办代替,放手让男孩多经历,多尝试,培养坚强自信的性格。
二、把儿子当祖宗
记得卢梭说过一句警醒父母的话: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对于孩子来说,什么算是不幸?
不是天灾人祸,不是父母抛弃,而是把他变成一个无能的人。
你溺爱儿子,把儿子当祖宗一样供着,他能不把你当孙子吗?
几年前,陕西有一个年轻人杨某报警,说自己的父母煤气中毒身亡。
干警侦察现场后察觉不对,在一番调查后,发现了惊人的真相:
看似煤气中毒的二老,其实是被儿子杨某下药毒死的。
原来,杨某自小被父母宠大,从未吃过半点委屈,直到进入社会后才知道生活不易,坐吃山空的他一心想搞到钱。
他无意中得知,如果买保险后出意外,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巨额赔偿。
于是心生邪念,给父母买了多份保险,然后在二老的饭菜中、水中下毒,直接毒死了亲生父母。
这样的人间惨剧,正因为父母的长期溺爱,导致孩子胡作非为。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至少有个度,知道什么是对孩子好的,什么是对孩子不好的。
毕竟父母始终要早走一步,若真的为孩子着想,就要尽早让孩子明是非,立规矩,知进退。
三、把打骂当教育
中国有一句古话: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
对于男孩,我们许多父母都克制不了严厉的手段。
他们觉得,孩子之所以不听话,就是因为没吸取教训。
那就要狠狠地打,狠狠地骂,让他知道害怕,以后就不会重复犯错了。
又打又骂,真的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吗?
《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父母的打骂,会让孩子产生负面心理:
愤恨(这太不公平了!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
退缩(我很害怕他们。)
在此过程中,男孩身心受创,已经不愿尊重和信任父母了。
哪怕被打骂后会表现得很乖,但那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更严重的问题。
李玫瑾说过:“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就别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父母当初是怎样对待男孩的,男孩将来也会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
既不惩罚也不骄纵,才是教育的前提,男孩更需要父母的尊重与理解。
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儿子多一些耐心,用正面积极的管教方式帮助孩子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四、不要太粘妈妈
在节目《育儿大师》中,有一个5岁的男孩,一旦离开妈妈就哭闹不已。
每次他一哭,妈妈就将他紧紧抱入怀中,像小时候婴儿吃奶的姿势一样。
专家提醒:“孩子黏你,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你也要学会放手。”
是的,如果父母不放手的话,男孩只会越来越粘妈妈,离不开妈妈的保护。
本该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发现一切有妈妈,自然事事交由妈妈包办,没有自己的主见。
而且,妈妈若对儿子太腻歪,有可能让儿子产生依恋。
轻一点的是变成“妈宝男”,情况严重的,可能产生“恋母情结”。
俗话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父母和孩子虽然有世界上最深厚的血缘关系,但在感情上很难保持完全单纯。
父母身为成年人,就要有这个意识,知道和孩子保持一定界限感。
女儿大了,父亲要尊重女儿的隐私;儿子大了,母亲要和儿子保持距离。
作为母亲,能够给予儿子的爱,往往并不是事事着想和体贴,有时候更需要给予儿子自由的空间。
以上这4大忌讳,父母一定要明白,并且为孩子牢记于心。
从小要注意培养,让男孩有自信,有责任心,独立,有主见,有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