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12月11日,英国利物浦,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左三)在G7外长会上致开幕词。
12月11日至12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在英国利物浦举行,这是英国今年担任G7轮值主席国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外长会议。本次会议延续今年5月第一次会议的基调,在人员方面除澳大利亚和韩国外长出席外,还邀请部分东盟(ASEAN)国家外长视频与会,以表示英国对印太地区的关切。
事实上,这并非英国第一次邀请东盟国家参会。在今年5月举办的G7外长会议上,英国就邀请了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外长艾瑞万作为东盟代表与会。此次会议,英国邀请的范围更大,一些东盟成员国外长正式受邀参加,而且会议设置东盟专场探讨问题并发表相关声明。
东盟是英国深入印太地区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英国在印太地区加大战略布局力度。“脱欧”之后,英国以“全球英国”身份重返国际舞台,开始围绕欧洲和印太打造英国的两个对外战略重心。英国政府增设职位,2020年任命詹妮·贝茨为首位印太地区总干事,并加强对印太地区的力量投入。今年3月,英国政府还正式出台《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政策文件,专门阐述其“印太倾斜”政策,以期整合英国外交、经济、军事等力量涉足印太地区。
东盟是英国深入印太地区的重要抓手,早在谋划之内。为加强与东盟的联系,英国设立驻东盟使团,乔·拉姆于2019年11月被任命为首位英国驻东盟大使。英国还充分利用今年担任G7轮值主席国身份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拉拢力度。此外,英国不仅邀请东盟国家外长参加G7外长会议,还与东盟签署协议建立对话关系,成为25年来第一个被东盟授予对话伙伴地位的国家。从当前发展趋势看,英国未来仍会加速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寻找海外市场,推行价值观外交
英国重塑与东盟国家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目的。一是寻找海外市场,发展贸易以推销英国产品。相关数据表明,东南亚地区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单一市场,届时东盟的GDP将达到6.6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欧盟的第四大经济体。英国“脱欧”让其失去作为欧盟经济体成员的整体优势,必须寻找海外市场,加大英国产品出口力度。英政府上个月发布了《英国制造,销往全球》的出口贸易战略文件,设定2030年英国名义出口贸易额达到8000亿英镑、30年代中期年出口额达到1万亿英镑的宏伟目标。其中,印太地区是英国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而增长和消费潜力巨大的东盟则是英国实现其出口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一,英国必须抓住机遇为未来10年布局。
▲ 英国首相约翰逊(左)与美国总统拜登签订《新大西洋宪章》。
二是推行价值观外交,拉拢东盟国家,遏制中国发展。价值观外交是近来英国强调意识形态、注重零和博弈、重拾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和措施。在约翰逊政府鼓动下,印太地区成了英国价值观外交的前沿阵地,东盟国家是可以积极拉拢的对象。英国在东盟推行其“自由民主”价值有深厚根基,东盟成员国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同时也是英联邦成员国,它们对《英联邦宪章》和英国主导的价值观深信不疑,英国可借机大做文章,向其他国家传播共同价值。
在此次G7外长会上,英国大肆宣扬其要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深入讨论南海局势,并欢迎G7国家与东盟成员国加强海洋合作。此外为把口头诱惑落到实处,英国在会前推动G7国家领导人发表《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声明,强调要把缩小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差距列为一项长期议程,制定以价值观为导向、扩大融资规模等五项原则,并把这些主张写入本次会议的声明。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强项,英国此举就要从基建动手消解中国的影响力。
呼应美国,英国成印太地区主要地缘战略玩家
三是成为印太地区主要战略玩家,与美国成呼应之势,进而统治世界。东盟只是英国深入印太腹地的平台之一,英国还在大力拓展其他机制:英国在《大西洋宪章》签署80年之际与美国签订《新大西洋宪章》,以彰显英美特殊关系。英国主张G7扩容,邀请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加入以形成所谓的“民主十国”(D10)。英国推动英美澳建立新防务联盟(AUKUS),支持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获得核动力潜艇编队。英国派遣航母到印太地区示威,巩固“五国联防”机制。英国已成为印太地区的主要地缘战略玩家。“脱欧”后,英国在国际社会上与美国步调一致,双方在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配合默契。今年9月,英美协商一致,共同撬走法国同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在本次G7外长会上,英国首次邀请东盟国家外长参会为美国务卿布林肯随后访问东南亚预热。英国紧随美国旨在试图维护美国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在“脱欧”后加快对印太地区的战略部署,特别是今年其充分利用G7轮值主席国优势加大对印太地区的渗透力度,在舆论上和现实中对抗中国的影响力。然而,英国把手脚伸向印太不过是为其国家战略服务,并非为东盟国家的利益,有关地区国家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此外,各种平台机制不应成为加剧大国冲突的工具,也期待G7在明年轮值主席国德国的带领下多些对话与合作,少些对抗与冲突,共同致力于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者:李冠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视觉中国、法新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