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懒惰父子被怒怼”的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一对父子家里四处脏乱,垃圾遍地。日上三竿,父子俩还在炕上躺着,尿盆摆在炕边。画外音的男子怒怼:“牛都饿死了也不知道,还想让人咋操心啊,日子是我们给你过的吗?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不少人表示,类似的“懒汉难扶”现象并不罕见。网友纷纷给“怒怼”点赞,不少扶贫工作者留言称,扶贫不扶懒,治贫先治志。即使懒汉们靠“输血”暂时脱贫,也会很快返贫,治标不治本。
“房子不修理、路不修理,张嘴就要,可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手伸开要来的,不是跷着脚等来的。”两年前,一段云南扶贫干部“狠训”贫困户的视频,同样引来网友叫好。虽然“话很重”,但都是恨铁不成钢,扶贫干部也希望能激发贫困户的意志,让贫困户的观念从“要我脱贫”改“我要脱贫”。
记者在东北某地采访时,也听基层干部讲过“懒汉难扶”的事情——第一天给贫困户送去十只鸡雏,第二天再去,发现都被串在竹签上烤熟了,桌上还摆着一瓶酒;想方设法帮贫困户贷款搞养殖,拿到钱后却立马被抽烟喝酒花没了……
扶贫的每一笔资金,都很宝贵,理应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身上,决不能用来养懒汉。脱贫攻坚开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贫困户进行帮扶。绝大部分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但仍有极个别人抱着“等、靠、要”思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对这些人而言,与其说摆脱贫困要靠政策扶持,不如先树立起脱贫的决心和志气。扶贫干部也只有改进帮扶方式,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减少简单发钱发物式的帮扶,才能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找准“懒汉”的“病根”,帮扶而不是代替贫困群众搞生产、搞建设,才能对症下药。
好日子是干出来,不是等出来的,别让“精神贫困”成为脱贫致富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对“懒汉们”不仅要帮一把,更要拉着走几步,在扶智和扶志上下功夫,让他们改变好吃懒做、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依靠双手脱贫致富。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黄腾、刘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