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大厂”,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刻联想到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名字。
但曾几何时,“大厂”还有另一重身份——老一辈口中的“铁饭碗”,由车间厂房、钢铁机械和无数颗踏实肯干的“螺丝钉”组成的一代人的重工业辉煌。
随着时代发展,大家愈发熟悉城市生活,那些工人和他们的“厂中岁月”似乎已经逐渐褪去了鲜活的颜色,只变成模糊泛黄的符号。
直到最近热播的《麓山之歌》,带着所有人重新看到了这一群不同寻常的“大厂人”。
老一辈,仍志在钻研,与其说是工人,他们更像是“工匠”“手艺人”。
技术上,靠自己手上精雕细琢的活计,努力延长进口零部件使用寿命,补齐前期精度的差距。
态度上,教徒弟“焊接时要温柔体贴”,对机器设备“比对儿子都了解”。
年轻一代,虽然也有人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像网友们“逃离北上广”一样,选择逃离工厂。
但有很多人在短暂的逃离之后重新坚定内心,满血归来。
而且不甘落后,积极自学数控编程、自动焊接,在新时代的工人浪潮里勇敢争先。
这些工人,在大厂里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又是巨大钢铁机械中让人心安的稳固零件,对待技术与工艺自带热爱与虔诚,敢于在不断变革的世界中维持“不变”,只专心把手上的技术做尖做精,变成“匠心”,甚至变成“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不变”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在时代大潮里“逆流而行”。
在不断求新求变求快的世界里,乍看前路是窄的——
一线的工人,精通车、蹚、铣、刨、磨、钳、焊的全国劳模也会担心自己的手艺难以传承,情到深处面对着熟悉的钢铁机械,雷厉风行的女车间主任也难免泪眼朦胧。
从一线做到高层的大厂领导,为了成千上万员工的生计操碎了心,恨不得技术革新和金融赛道转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坚守”的力量从不会让人失望。
能做到极致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偏执和执拗在的,当坚守的信念在心中力压千钧,才能在飞速变化的世界里不浮不躁,手艺人如是,科研人亦如是。
有人能埋头钻研手艺,用焊接技术拉长进口零件的使用寿命,就有人甘愿为了研制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设备夜以继日,甚至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也要拒绝外企高价买断专利的“引诱”。
有人追求极致精细的技术“练肿胳膊”,就有人为了极致精细的科研数据上高原,忍受堪称“变态”的极端气候条件。
为了数据的完备,在暴风雪前“晚走一步”,以身犯险。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解决被外国“卡脖子”的技术短板,两代人各出奇招,最后殊途同归。
《麓山之歌》把镜头对准“麓山重工”的工人、领导、技术人员,也对准了两代重工业建设者的心灵与意志。
重工业之“重”,不止在设备、钢铁,也在每一位重工人的心里,重在为人先、求精尖的重工精神,重在手艺和科研中偏执又极致的追求,重在他们身为时代建设者的热血与深情。
回到《麓山之歌》的故事中来,剧情尚未过半,“麓山一号”的研发宣告成功,两代重工人共同的“心中结”——臂架泵车断臂事件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而麓山重工的未来发展似乎也并未走上坦途。
更多的重工人、重工事、重工志、重工情将会如何描绘,跌宕的剧情又将如何发展,实在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