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沙埔异地帮扶搬迁座椅厂生产车间。韦晓平摄
“一来方便照顾老人娃仔,二来工资也还可以。 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何必舍近而求远?”在柳城县鸡公山易地帮扶搬迁安置点的座椅厂工人温享亮一边完成五菱车座包加工的工序,一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沙埔异地帮扶搬迁座椅厂负责人韦长勤 (左)在指导工作。韦晓平摄
温享亮说,他是从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泥寨屯搬迁到鸡公山易地帮扶搬迁安置点的。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还有病人要照顾,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之前在浙江从事服装加工行业近7年。座椅厂建起来后,他就到厂里务工了。不仅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还能解决自己的就业增收问题,觉得很赞。
柳城县鸡公山易地帮扶搬迁安置点规划占地28.52亩,总建筑面积15400平方米,共有搬迁户144户573人,入住率100%,是柳城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安置点全部搬迁户实现了摘帽脱贫,但还存在50-60岁人员和照顾家庭的妇女就业难,就近就业需求短期时间得不到满足等问题。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柳城县今年4月开始筹备,因地制宜引入柳城县鸡公山安置点座椅厂。座椅厂总共投入60多万元,建设了三个帮扶车间,拥有50台座椅缝纫机,主要负责生产五菱车的座位座包。工厂优先吸纳照顾以易地搬迁群众为招聘重点对象。同时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求职者。
结合安置点的区域优势和搬迁户年龄大、技能低、工作时间不稳定的特点,柳城县鸡公山安置点座椅厂的负责人韦长勤说,他还组织有意向到厂务工的群众到柳州河西工业园区开了了6期培训,让群众能掌握生产的基本技能,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经过三个多月的运转,目前座椅厂共有员工32名,包括了脱贫户、残疾人等。加工生产的座包也从原先的20套增加到100多套,人均工资近3000元,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安居乐业”的目标。(冯艳芳、韦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