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与如来
须发苍然,一袭白衣,手持佛尘,骑坐青牛,于三十三天上飘然而来,此为太上老君;身光普照,仪如泰山,双手合十,威如金刚,座下莲台,妙法自然,此为如来佛祖。
一个为道教三清之首,一个为佛教之主,两人各为一教,其地位可谓难以比较,但是面对天庭四御的玉皇大帝,再是地位崇高也得让他三分颜面。但从这三份颜面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两人在《西游记》之中的地位高低。
在《西游记》原著第七回中,如来不费吹灰之力便降伏了孙悟空,其无边的法力令众神惊叹,玉帝见状便打算邀请如来赴宴,来感谢他的出手相助。
本打算回到西方世界的如来只能表现出不敢违悖邀请的模样,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
降伏孙悟空后便匆匆离开如来的行为自然是避免功高盖主,引来玉帝的不满。
引来玉帝不满
而实在逃不掉的如来只能在玉帝面前自称为“老僧”,可见其谦逊退让,甚至贬低自己的法力来烘托玉帝的决策,其意图自然是要给这天庭之主几分颜面。
玉帝也是欣然接受,分头请三清、四御等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玉帝最后的救星,天庭众神皆为如来的法力惊叹,这些皆可见如来在天庭之中的威望,而他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明面上如来虽不及玉帝那般统率天庭,但依旧在天庭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看似对孙悟空无能为力,不比如来的法力,但他在天庭的地位依旧不容小觑。
且看那太上老君的住址,乃是三十三重天之上,远离三界之外,而那天庭之主玉帝也才住于三十三重天的凌霄宫。从这不难看出太上老君地位的尊贵,竟能居于玉帝之上。
太上老君
再看孙悟空潜入太上老君宫中的描写:“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那些仙人的尊敬暂且不提,那同讲的燃灯古佛一名足以证明太上老君的地位之崇高。
据记载,燃灯佛乃是三世佛之一的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而释迦牟尼正是如今的如来。这般看来,老君能与如来同名的佛陀一同讲道,其本身的地位不仅仅在道教中崇高,且在对于佛教来说也是不凡。
待到太上老君发觉自家丹药被孙悟空尽数吃光,连忙会见玉帝。而太上老君的登场却不同寻常,四大天师对玉帝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刻同王母一起出宫迎接老君的到来。
玉帝的出迎可见其对太上老君的重视,而老君朝礼毕,“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料被小偷偷去,特地来此启禀陛下知道这事。”玉帝见奏悚惧。
此处的老君却是与那如来一般谦逊,自称“老道”,看似尊敬玉帝,可后续话语中的兴师问罪之意却是让玉帝不由胆寒。
左:太上老君
文中更有一处细节将老君的地位展露无疑。“时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后。”此为各方臣子听从玉帝号令来至灵霄殿时的情景。
老君在上,即为“上坐”,这乃是古代的“尊位所在”。玉帝的妻子都只能居于后,可见在灵霄殿中除了位居皇位的玉帝之外,地位最高的便是这太上老君。
纵观这老君和如来在玉帝面前的自称以及细节,难以体现出他们真实的地位究竟有多高,但通过别的神仙对玉帝的神情和话语,便可以轻松得知两人在天庭的地位。
在《西游记》中其余神仙与玉帝谈话,皆写为上奏,且自称都为“臣”,亦如凡间的皇帝臣子一般。而老君和如来的自称反倒成为了天庭之中的异类,由此可见两人虽在玉帝面前尽显谦卑,但其地位依旧是天庭的无上存在。
既然他们不是玉帝的臣子,地位与玉帝并驾齐驱,又为何却始终尊称玉帝为“大天尊”抑或是陛下,而不像玉帝仅仅用神情和行为来表现出他对两人的尊敬。
太上老君
这就不得不提及玉帝在天庭之中的地位以及为人。玉皇大帝作为天庭唯一的君王,其臣子有四大天师,四大天王,还有托塔李天王和三太子哪吒,有自然星宿如二十八宿,文臣武将的拱捧让玉帝成为了天庭毋庸置疑的统治者。
但是玉帝的统治异常粗暴,七仙女见齐天大圣要下跪,无好桃可摘又怕王母娘娘责怪,管蟠桃园的土地要对钦差齐天大圣磕头迎接,太乙天尊的狮奴要给天尊叩头讨饶免打,御马监的人员怨养马不力可能被责、问罪而牢骚满腹。
卷帘大将则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便将其打下凡界来,又令人每次用飞剑穿胸百余回,其残暴展露无遗。
玉帝既暴虐无道,且又昏愤无能。作为天宫的一把手的神,遇事无主见,对周身的威胁,又毫无法力对抗。日子更是得过且过,表现的无能姿态可掬。
玉帝
同时缺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他听奏蟠桃被偷,老君丹被盗,大圣又假传圣旨,便已经是“悚惧”,毫无天庭之主的模样。
正因为玉帝的无能,才需要如来和老君的帮助,若没有法力无边的如来和炼丹无数的老君,那么天庭必将天翻地覆。
尽管如此,如来在玉帝面前自称“老僧”,老君在玉帝面前自称“老道”,皆可以看出他们在天庭之中的地位。对于如来和老君来说,只需要给予三分颜面,再适度打压,便保玉帝以礼待之,且无心管之,只安心统率天庭。
说到底,这两位能居于西方极乐世界和三十三天外,皆是对于玉帝的不作为。
身为佛教,慈爱无疆的如来何尝看不到天庭中的腐朽,众神的长生享乐,但是他却始终不曾在天庭有所逗留,甚至会落于凡间的雷音寺中,这般行径皆可以看出如来的逃避。
如来
身为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讲究无为而治,从不管理任何道教之事,坐骑青牛精逃跑都是最后才得知,因此他虽然在天庭上受尽尊敬,但是他并无实权。
从西天取经一事,可以看出如今佛教独大,道教相比之下已然式微。为此,太上老君只能广收弟子,讲经论道,为的是壮大道教,在天庭与佛教分庭抗礼。
就在这三方此消彼长下,共同铸就了这座仙不为仙,佛不如佛的天庭。或许也正是三方互相独立,互相牵制,才使得如来与老君的地位可谓是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