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如果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坡”依然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那首风靡一时的歌曲《黄土高坡》所唱的黄土遍地、风沙漫天的样子,那么可能需要你需要去一趟延安去更新一下认知。
3月的西北,河道背阴处的冰冻尚未完全融解。飞机在山顶上开出的4C级军民合用机场--南泥湾机场降落时,机翼下的群山虽然不如江南那般郁郁葱葱,却也很难看到大片大片裸露黄土。四、五天以后回到机场沿途,景色更让乘客不停让司机停车拍照。这四五天的早春时间已经足够让绿色“得寸进尺”地在大地上渲染开来了。远远近近的大山上黄绿各半、杂草间树,除了大片精心种植的苹果树外,稀稀落落开着粉色花朵的野桃树更是让人听到春天的足音。
黄土高坡正在变绿。这一让人振奋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效应。2019年,新华社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寒冷干旱的西北正在变暖变湿》。文章说,“在离兰州千里之外的敦煌,干旱的气候使得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保存千年。然而今年莫高窟两度因雨暂时关闭,石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长了草。”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断言:“我们运用全球气候模式,预测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延安。在延安逗留期间,正值从蒙古国刮起的沙尘暴横扫我国西北,延安有2-3天AQI严重爆表。但沙尘稍歇,雨水就接踵而至,就如同江南的雨一样淅淅沥沥下了2-3天,这与我们对黄土高坡的“刻板印象”完全不符。而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已经是熟视无睹了。开车司机很无所谓地说,一到春季,延安就是这样的“雨季”。
老天帮忙虽然重要,但人的作为更不可少。从九十年代起,延安就开始给大地“上绿”。延安人拿出当年南泥湾开荒劲头,大规模进行退耕还林。记者采访的一个村干部候秀珍当年就是这样扛起撅头上山种树。问她爬了多少山头,她说“记不清了”;问她栽了多少树,她说“记不清了”。她记得的就是“慢慢地,山上流下来的不再是浑水;没有了泥水冲刷,稻子也好种了。农民有钱了,娃也都能上学了。”
有学者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在过去20年急剧增加,2013年比1999年的植被覆盖度几乎翻番。在延安,2017年的植被覆盖度达到81%,森林覆盖率达到46%。
时光给黄土高坡留下的沟沟壑壑正在被绿色填满。但是,让黄土高坡恢复昔日林深树茂的图景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可以拟个“擦鞋指数”,如果在花园城市一个月需擦一次鞋的话,上海这个指数就是一周,而延安就只有一天。在延安。路边的浮尘和裸土还是处处可见,行人走上一天路,回家一定得擦鞋。毕竟,黄土高坡变为高山森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那些照亮未来的灯塔----延安精神篇》采访札记
新闻工匠,打造最有品质的内容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