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
我想了很久才给您写这封信。老师,班级上同学都经常背后嘲笑和议论我爸爸是赘婿。我爸爸是安徽人,家里很穷,有5个兄弟。爸爸来杭州打工,认识了我妈妈。我妈妈来自杭州千岛湖附近的农村,外公、外婆只有妈妈一个女儿,然后我爸爸就去外公家当“赘婿”了,也叫“倒插门女婿”。
我现跟我妈妈姓,叫外公、外婆为爷爷和奶奶,叫爸爸的兄弟为舅舅,叫我安徽的爷爷和奶奶为外公和外婆,不过我好多年没有回去看过他们了。我们家都是外公做主,爸爸什么事情都要问妈妈——买套运动会的服装只要30元,爸爸都做不了主,还得去问妈妈。家长群里爸爸隔着屏经常说自己的公司怎么忙——其实他就是一个泥水匠,没有固定工作的。
老师,我跟您说,“赘婿”就是没有能耐,又想娶到老婆,就低三下四地去女方家“做媳妇”,一点家庭地位也没有,还被人看不起。我们村就有好几个赘婿,整天在村里游手好闲的。我很讨厌这个称呼,讨厌爸爸这个“赘婿”的身份。
同学们都不喜欢我,因为我长得矮,同学们经常给我起绰号,不愿意跟我玩。其实我的爸爸身高也不过一米六。每次他们随口叫我绰号,我就跑去告老师,最初老师还是帮我批评那些同学,但老师忙起来,也不愿意管我这个事情了。
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帮我吧!
求助您的小方同学
小方同学:
你好!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跟我倾诉,老师觉得你可真不容易。同伴们嘲笑你,你还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一时间想到找心理老师求助。老师要表扬你一下!
你信中提到“其他人都在嬉笑我,议论我”,这“其他人”是你幻想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信中,看到你多次提到赘婿,要不,我们就从这里聊聊吧?
我想知道“你爱你爸爸吗?”“爸爸爱你吗?”似乎现在这个“赘婿”的标签压得你很沉重。你提到村里的赘婿“整天游手好闲,不工作”。的确,这些人不像样子,会被人瞧不起。但我想你爸爸和他们不一样,他有自己的工作,而且还有技术。“泥水匠”这门技术现在收入也不低。老师家装修的时候,那个泥水匠手艺超级棒!瓷砖贴的缝隙恰到好处,卫生间水漏处用物理学的原理做了缓冲,是非常能干的一个师傅。泥水工匠也需要很灵活的头脑,比如切割瓷砖对角线和面积大小尺寸的计算及水泥的凝固时间等等,这可需要很高的技能呀!而且还要吃得住辛苦,虽然我没有见过你爸爸,但我还是挺佩服你爸爸的。
未来你会当赘婿吗?
我想,你的回答或许否定的,现在国家生育政策,是每户人家都可以生三个小孩了,我发现很多家三个小孩的姓氏不一定都要跟着父亲的姓氏呀。我还发现一些村里年轻的赘婿基本很少了,这或许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我们接受的文化和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是否要对以往的事物也要改变一些看法呢?
老师很欣赏你坦诚,一个时代形成的观念,我们无法去改变了,但不妨尝试一下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你觉得呢?
还有,你的对自己的身高不是很满意,老师建议你,可以努力尝试改变一下。身高上,生物遗传占很大因素,但通过后期的运动、营养及睡眠可以改善5厘米以上。你不妨做个运动计划和营养食谱试试看。
信中你还提到,同学们给你起绰号,你很生气。我很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
这个问题你除了告诉老师,还有其他解决的方法吗?你是个独立的个体,一旦不舒服了,要表达出来,这样很好。但我们想想怎么表达能够让对方接受并停下来呢?我们在班级怎么树立形象会让更多的人接受自己?这两个点是老师留给你的作业,下次我们讨论如何?
你的老师曹刚
个案思考:
小方同学成长在相对传统的小村庄,如果生了女孩的家庭往往会招一位女婿到家里,个案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作为00后的中学生在新时代文化背景的冲击下,他目睹了父亲在家中地位失调,角色错位,不理解父亲,会有些片面地看待亲情,思考问题角度有些表面化。
小方同学正处于青春期,他对自己父亲的角色不认同,导致自我认同的缺失,产生了焦虑情绪。一般孩子和父亲或母亲的亲子关系处理的不得当,直接投射到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中来,出现了和同伴交往中的各种不适应,这不仅仅需要交往技能性训练。更重要的是找准根源,处理好青春期自我认同的关系及对父亲的认同。老师,留给孩子自我反思内化的作业,最终会促其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去独立行走。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