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宇宇妈和孩子一起参加了班上的郊游,照理来说,这个过程中亲子间加深了理解,关系应该越来越好才对。
可自从郊游回来之后,宇宇就一直和妈妈冷战。说话爱搭不理,让吃饭睡觉也懒得回应。
问了好几次,宇宇才告诉妈妈原因:那天郊游,其他孩子都帮着铺布、摆食物,只有宇宇妈什么都不让他做。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又是给自己拧水瓶,又是给自己撕包装袋,还和其他家长聊自己的糗事。
宇宇哭着大喊道:“妈妈,我自己可以,都这么大了,在外面能不能给我一点面子?”
宇宇妈却觉得有些委屈,宇宇早产,从小身体状况就不好,为了照顾他,自己的精神压力一直特别大,总担心孩子会出闪失。想到自己这么细微的关怀,还被孩子嫌弃,内心着实不是滋味。
事实上,这次的确是宇宇妈的行为不妥,她这种超出大众界限的关怀,用专业名词来形容就是“关怀强迫症”,英文原词是Co——dependency。
01何为“关怀强迫症”?简单来说,关怀强迫症就是不关怀他人就觉得内心难受,需要他人依赖自己,才能确立人生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虽说关怀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友好行为,但如果超出正常程度,甚至强迫他人必须接受并依赖,就会产生破坏性影响,成为一种心理问题。
光听概念,关怀强迫症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其实每个人应当都遇见过这样的人。
比如父母或爷爷奶奶,总认为冬天你少穿了一件衣服会着凉,少吃一顿饭就会营养不良。甚至到了孩子成年进入大学校园,还要帮孩子搬行李、缴费、买生活用品,连床都一并铺好。事无巨细,都需要孩子向自己汇报,比如今天吃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好像孩子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离开父母就活不下去似的。
02关怀也可能变成“毒药”舐犊情深是父母的本性,但也需要保持基本的理智,避免过分溺爱。
如果孩子的事,事无巨细一律大包大揽,长期处于这种教养环境,到最后无非两种后果。
一是孩子冷漠自私,手无缚鸡之力,习惯依赖父母,但又下意识把自己放在家庭中心。
二是孩子对这种过度关怀感到反感,与父母出现强烈冲突。由于不甘成为父母的傀儡,选择走上叛逆之路。
更可怕的是,目前整个社会对于关怀行为都持肯定态度,尤其当这种关怀行为来自父母。大家都会说:爸爸妈妈也是为了你好,关心你才会这么做。
道德上要求你必须接受父母的关心,否则父母就会觉得痛苦。但事实上,孩子在接受这种关心的时候是否开心,是否不利于他自身的成长,则被忽视掉了。
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强迫症,正在一步步掐断孩子的成长。
孩子脖子上仿佛挂着一只大饼,只吃到嘴边的食物,有朝一日需要自己动手的时候,反而宁愿饿死。他并非死于自己的懒惰,而是成人的过度关怀。
以前曾有一则“家长逼停过山车”的新闻刷新了大众的认知。一名身高已经达到1米4以上的14岁女孩,趁父母不注意坐上了过山车。家长发现后来到控制台,强烈要求工作人员立刻停开。
这位家长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肯定是爱子心切,担心孩子出危险。但逼停整个过山车,是对上面所有人生命的不尊重。
我想,这个孩子在这一刻内心也是绝望的,因为父母的“为你好”绑架了他的一生。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只有获得独立才能享受自由,儿童必须通过自立来获得身体上的独立,通过自由选择来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不受干涉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否则,你的孩子看似在照顾下茁壮长大,但根本没有在成长。
03家长为何会患“关怀强迫症”?1)溺爱孩子
通常,如果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得来不易,或者倾注太多的爱,就可能出现关怀强迫症。
认为有朝一日孩子不再依赖自己,就是自己的失败。
有时这样的父母表面上看上去处于弱势,但心理上却给他人造成了伤害。
2)原生家庭的影响
如果父母孩提时代经常受到他的父母打骂,或人生家庭不完整,情感库没有得到满足。
长大后建立自己的家庭,就会把这种需要投射到丈夫以及孩子身上。希望通过过分满足他人,能弥补自己情感上的缺失。
这样的心理不仅给自己压力,也会给其他人造成伤害。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提供孩子真正所需,而在于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依赖。
家长一定要时刻自省,观察自己是否具备关怀强迫症的征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自己才是主角,父母不能抢占。
判断自己是否有关怀强迫症可以参考两个指标:
●孩子的想法与情绪是否得到了自然的表达?
●孩子对过去以及将来,是否存在自己的主张?
04父母如何避免自己成为关怀强迫者?1)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则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的那样,孩子需要自己真正经历生活才能获得成长。
随着年纪增大,父母要从照顾小婴儿的无微不至渐渐放手,主要的引导作用是让孩子不在大方向上走偏。
只要大方向没对,可以偶尔犯懒,允许孩子自由地做尝试甚至犯错。家长不要事事包办,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主动性。
当然,当孩子在大方向上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定要站出来约束。告诉孩子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先问自己:这件事是否会伤害自己或别人,又或者危害社会?如果存在其中任意一点,就要放弃。
有句话叫“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父母之所以要照顾孩子长大,是因为要给他一个过渡的时间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
如果一直对他过分关怀,反而背离初衷。
2)淡化是非观念
实质上,关怀强迫症是一种精神上的控制行为。
家长用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控制孩子,在他们眼里,孩子的大部分想法和行为是错的,而自己给出的建议才是对的。
可孩子的世界中,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呢?避免从大人固化的思维角度看问题,也许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与生俱来的天赋。
3)尊重与平等
很多父母都会崇拜于自己的权威感,孩子照自己所说的话去做才算听话,否则就是不乖。
但凡事做得太极端,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压制太过强大,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我或者强烈反抗。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拥有自己的思想。因而,为人父母应该表现出平等与尊重。
婴幼儿时期,父母是照料者;童年时期,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也是给他们灌输思想的主导者。
但随着孩子的年纪逐渐增大,认知逐渐丰富,家长必须把主动权慢慢转交到孩子手中。
学会尊重他的意见,才会让他真正意义上做出周全的考虑。否则,家长的关怀强迫症,只会让自己付出得越多,越得到一个亲子感情淡漠甚至一无所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