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饶峻石。马雷摄
南宁是一座逐水而生的城市,18条城市内河纵横交错。2015年,南宁入选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水塘江全流域整治被列上日程。2017年,作为南宁市黑臭水体攻坚的重点民生工程,水塘江综合整治工程PPP项目启动。项目通过控制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全流域治理思路,把水塘江建设成为集城市休闲和运动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肺”。
2017年8月,中建五局广西公司委派饶峻石到南宁水塘江项目担任技术总工,后任项目副经理及项目经理。他于2009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四个与“治水”相关的项目。四年多来,他同水塘江项目管理人员一道践行“绿水青山”之约,在项目的推进、建设及效果检验中,强基础、重过程、攻难点、控重点,使得昔日污水直排的水塘江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治水:控源截污
治水的第一步是控源截污。项目需对水塘江沿岸的污水直排口进行截流,新建1.74千米的沿江管道,新建多个泵站及两处污水处理站。为按要求完成通水及污水处理,饶峻石多次沿着水塘江岸边步行,查找不明显的直排口,深入居民生活区了解污水排放情况及排放点,并做好记录和标识。
为解决沿江管道及泵站施工的水力差问题,他冒雨深入作业一线,凭借多年技术总工的经验,大胆在原有的管道抗浮及防渗漏措施上进行技术改良,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同管理人员一道齐心协力攻难关。为攻克抢建管道时水塘江水位不断上涨的难关,他和团队一起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他常说,一个有为的团队,一支善战的队伍,一颗进取的心,是不惧怕任何困难的。
拼搏:身体力行
水塘江项目建设了广西首家采用BAF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但建设这个类型的污水处理厂要求高,施工组织难度大。饶峻石结合施工工艺有条不紊地分类分阶段进行建设,在设计源头就把风险点一一分解。
在建设过程中,他身体力行去做施工、测量、质检等一线的活。他说,项目上虽不缺做这类事的管理人员,缺的是一股干劲一股铆足劲往前干的勇气,他这么做就是想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有时候,大半夜也能看到他在项目现场巡查。他说,有些部位和有些细节不太放心,一直想着所以睡不着,就来现场看看。
他联合分供方制定网络计划图,明确每日材料进场、人员数量、须完成量,实行早会、晚班会及周例会,由业主、监理、项目班子参与,实行现场决策程序后补资料的高效机制。同时,在项目内部通过制定岗位责任清单、工作流程清单、重点工作清单,限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上务实的风格,项目提前完成了通水运行目标。
奉献:孜孜不倦
为彻底解决项目区域内合流制与分流制并存的治污难题,饶峻石提出需由末端治理转变为雨污分流,“一盘棋”统筹全流域治理,形成“路径合理、功能各异”的地下管网新格局。
他孜孜不倦带领团队对全流域生活区的地下排水管网进行摸排,形成了研究报告,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了一个推荐方案。为此,新增了6.3千米全流域管网工程和172个错混接点的改造施工,彻底解决了上述难题。
新建污水管的埋深较深,他提出主管线采取机械顶管与人工顶管相配合的措施,支管与错混接点的改造应分点布控,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推进管线建设进度,他不厌其烦地与周边商铺及居民做好解释工作。
工作面展不开,地下水丰富,地质情况复杂多变,这是全流域管网建设时遇到的较为棘手问题。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横向铺开,纵向到底,以线串点,线面结合”的建设布局,在保证公共设施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前提下,顺利可靠地进行项目建设。
展望:水清岸绿
在完成水塘江项目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之后,饶峻石把目光转向景观及生态修复,提出采用“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构建沉水植物基础核心的水下生态系统,完善生态链,营造“草型清水态”景观湖泊。通过技术措施和工程设施建设,如今的水塘江实现了“水清岸绿、循环畅通、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环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成立了“饶峻石红色极客工作坊”,在科技攻关、安全质量等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该工作室,项目获得发明专利受理4项,产出广西区工法3篇、湖南省工法2篇,中建五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广西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广西建筑行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省部级荣誉20余项,个人获得优秀工程师、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马雷、马彬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