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求学生涯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那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孝顺的这一方面,我国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说,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该趁早给他们做长远的打算。这也是作为父母的大爱,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较。可反过来,子女若是爱父母的话,即便是想给他们做长远打算,也会受他们年事已高的限制而没法做到上述那一点。
正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傅斯年对待母亲那样,想好好照顾母亲的时候,却发现母亲的身体已经变得一天不如一天了。不过奇怪的是,此时的傅斯年明知道生病的傅母不宜吃肉,却不遵医嘱非要给傅母吃肉。那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一、傅斯年的成长经历。清朝末年,傅斯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举人的家中。加之其祖上曾出过状元,所以算起来他怎么也能称得上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十三岁时,他在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二十岁时就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后来国难当头,他顺应时局跟当时的一些名人搞了不少颇有影响力的行动。大学毕业后,还考取了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诸多学科的知识。等到学成归来,他便在国内担任了很多重要职务,并为促使中国崛起和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二、照顾傅母却不遵医嘱。按理来说,像傅斯年这样学识渊博且见过大世面的人,在遇到傅母生病这一大事时,最应该能做到遵医嘱行事了。可实际上,情况却并非如此。据说在傅母生病以后,医生明明交代过不宜让老太太吃肉,否则的话,不利于她所患疾病的治疗。傅斯年听完医生的嘱托后,也是连连答应着。可没过多久,他就违背医嘱,开始让傅母吃她不宜去吃的肉食。甚至就连他的妻子,都对他做出的这一决定感到不能理解。
说到傅斯年的妻子,我们需要在这里特别提及一下,这里所说的傅斯年的妻子,指的并非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而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傅斯年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父母包办下娶了一位乡绅的女儿。后因两人各方面差异太大,且很难磨合到一起去,所以没过多久,他便跟这个乡绅的女儿办理了离婚手续。接着,他再婚才娶了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给大家提及的这个妻子。并且婚后两人感情一直都很好,他的妻子还特别孝顺他的母亲。
正因为他的妻子很孝顺他的母亲,所以在明知医生不让傅母吃肉的情况下,即便被他要求给傅母的伙食里加肉,她在没搞明白原因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让傅母吃肉。结果傅斯年无奈了,只能耐心地将原因告知妻子。而妻子在搞清楚他这样做的原因后,便按照他说的去办了。于是没过多久,他的母亲便又吃上了肉食。之前因吃不到肉而变得心情不好的情况,也似乎于顷刻之间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三、傅斯年如此对待母亲的原因。按理来说,傅斯年作为儿子本不应该做任何不利于母亲身体健康的事情。可他偏做了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得来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其实,傅斯年之所以要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跟傅母的关系不好,想早点将傅母送走,以免她会拖累到自己和妻子。而是因为他知道傅母这辈子遭了不少罪,且当时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若是为了得到健康而让她失去快乐,他觉得实在算不得是什么好事。这样一来,对于生养自己的母亲来说,没有快乐,则是最大的不孝。于是,考虑到傅母的年纪和情绪,他才决定违背医嘱,偷偷给傅母吃些肉。
结语:有人觉得,若是当儿子的都这样纵容母亲,那这个世界的母亲还能活得久吗?其实,傅斯年确实在吃肉的问题上有点纵容母亲了,但也完全值得被大家理解。再说了,他又并未让母亲顿顿都吃太多的肉,而是偶尔让母亲解解馋,实在没什么好值得被大家批判的。按照以前的生活水平来说,能顿顿吃肉的家庭,也必将是相当富裕的家庭。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若能通过这样的行为而让老人的心情变好一些,怎么着对病情的康复也会多少有点好处吧?所以说,严格算起来的话,傅斯年并不算是在坑害自己的母亲,反倒更算是在尽孝。善为人本,但是对待亲人的最佳的做法就是让其心情愉悦地安享晚年。傅斯年这样做,也是出于自己对孝道的考量。健康固然十分重要。可是没有可以提升心情的良剂又有何用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