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出征 逐梦荣光
勇敢无畏是青春的模样,直面挑战是战士的担当。在高手云集的“国际军事比赛-2020”赛场上,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血脉偾张、目光如炬,在近似实战、接近极限的激烈竞争中奋勇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异国赛场高高飘扬。
本期《士兵面孔》,聚焦“国际军事比赛-2020”赛场上的4名精武尖兵。那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一颗颗执着的心灵,迸发着昂扬向上的蓬勃力量,承载着逐梦荣光的青春渴望,更凝聚着为国征战的坚定信念!
——编 者
黄长建
只为完美一跳
■帅少鹏
【人物名片】黄长建,空降兵某训练基地班长,二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3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1次。
“国际军事比赛-2020”空降排项目定点跳伞课目赛场,黄长建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1200次跳伞。他精准踩中靶心,获得了“定点跳伞优胜个人”称号。
黄长建今年41岁,当兵23年,是空降兵伞训界的“金牌教头”。在参赛队员中,他年龄最大、兵龄最长。
集训开始时,妻子担心伞训强度大、风险高,三番五次劝说他退出。然而,平时对妻子百依百顺的黄长建这次却铁了心:“明年我可能要告别军营,这次为国出征的机会十分难得。”
夕阳的余晖里,刚刚收装完降落伞的黄长建双手撑着腰,费力地站了起来。大队长李明会看着他疲惫的神情,劝他早点回去休息。“集训队一多半都是我徒弟,我若偷懒,面子往哪放,我必须带头跳。” 黄长建咧嘴笑笑,背起降落伞。
“大家跟我来,今天最后一跳,跳出我们的最佳水平。”黄长建扶正头顶的伞帽,向队友做了个出发的手势,大步流星地朝着战机走去。
跳伞结束时,天已全黑,黄长建和战友们来不及休息,直奔会议室。“少林,你着陆前没有顺风,刹棒有点急……”黄长建一边对照视频画出每名队员的跳伞轨迹,一边分析操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数十个昼夜的复盘讨论,黄长建和队友把定点跳伞中可能出现的特情都梳理了一遍。最终,他们顺利通过考核,代表中国空降兵出征比赛。
“国际军事比赛-2020”空降排项目定点跳伞比赛课目难度极高,队员要在1200米高空自主离机,伞降在外圈直径为10米的圆圈内,在圆圈的正中有一半径仅为20厘米的靶标,着陆点离靶标越近,得分越高。此时,直升机机舱内马达轰鸣,各国参赛队员面对面坐着,大家谁也不吭声。黄长建微笑着向外军参赛队员伸出大拇指,机舱里瞬间热闹起来,来自不同国家的竞争对手纷纷竖起大拇指相互鼓励。
直升机抵达空降场上空,黄长建透过窗户认真地寻找地面标识物,并仔细观察其他国家跳伞员的跳伞轨迹,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下降时一定跟紧我。”他回头看了看战友,便果断跳离飞机。
在此次比赛中,举办方封锁了所有的气象资料,并且没有提供任何场地信息,但这难不倒黄长建。上千次的跳伞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绝活——在空中靠着身体感知就能判断出风向和风速,并当即制定最佳操纵方案。
万里晴空,飞机巨大的轰鸣声瞬间消失了,洁白的伞花随风摇曳。空中的每一秒、每一个动作对比赛成绩都至关重要。黄长建深吸一口气,心里快速计算着降落的角度和距离,带领大家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当完成最后一个转弯点,距离地面还有50米高度时,黄长建正对靶心快速下降。突然一阵风从一侧吹来,眼看就要过点,他紧急拉棒到底,身体使劲向下,刹那间,双脚狠狠地踩到靶心上。
“满分!距离中心点0.00米!”裁判员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在国际军事比赛的赛场上,黄长建完成了军旅生涯中的完美一跳。
沈子豪
国旗在我心中
■赵焕斌
【人物名片】沈子豪,第78集团军某旅下士,两次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站在“国际军事比赛-2020”闭幕式颁奖台上,沈子豪显得有些不适应。炫目的灯光打在脸上,令这个入伍仅3年的下士感到一阵眩晕。当音乐响起,沈子豪抬头望着旗杆上的五星红旗,眼泪夺眶而出。
年初,在得知单位将派人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时,刚晋升为下士的沈子豪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向连长报名。让国旗在异国赛场升起,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但在强手如林的集训队选拔中,沈子豪因为缺乏经验、驾驶技能不够突出,只被确定为预备队员。看着老班长们驾驶着坦克风驰电掣般地跨越道道障碍,他羡慕不已。
沈子豪铆足劲儿想好好表现,可失误却越来越多。看着这个集训队里年龄最小、兵龄最短的队员,教练也有些着急,“你得努力呀,再没有明显进步,可就不能出国参赛了!”
夜深了,皎洁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沈子豪睡意全无。突然,他的目光落在迷彩服的袖筒上,那里缀着一面红艳艳的国旗,像跳动的火焰,暖暖的。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他心头升腾,“不能就这么算了,哪怕是爬,也要爬出一条路来!”
再回训练场,沈子豪把集训队里的优秀驾驶员作为追赶目标,缠着他们讨教经验,并主动申请强化训练。一个月后,他终于找到控制制动和油门的窍门,并在机动越障课目比赛中获得第一,成功闯入参赛组。得知儿子逆袭突围,沈子豪的父亲在电话中抑制不住心底的高兴:“当兵第3年就能出国参赛,儿子,干得不错!”
当沈子豪还沉浸在转为正式队员的喜悦中时,意外出现了。在一次高速通过反坦克壕的瞬间,坦克制动突发故障,沈子豪的腰部受到猛烈撞击,造成多处挫伤。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只做了几次理疗,疼痛稍有缓解就又出现在赛道上。
进入盛夏,位于大漠戈壁的备赛训练场烈日炙烤,风沙滚滚。每天训练结束,沈子豪跳出坦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抹布仔仔细细地擦拭坦克上贴着的五星红旗图案。沈子豪说:“自己可以浑身是土,但国旗必须干干净净。”
几个月的备赛训练,沈子豪驾驶坦克里程近1800公里,驾驶技术突飞猛进,多次被评为“优秀驾驶员”。最终,他以驾驶专业所有课目全优的成绩如愿拿到出国参赛入场券。
“拼尽全力,开到极限!”越车辙桥、崖壁,过涉水场、土岭,通过反坦克壕、雷场通路……莫斯科阿拉比诺靶场,沈子豪驾驶坦克一路疾驶,开出了该型坦克最快越野速度。随着沈子豪驾驶坦克零失误越过终点线,中国队以历届参赛最好成绩夺取决赛亚军。
坦克停止的瞬间,车长刘洪亮和炮长单明奇迅速打开舱门,两人合力展开国旗。看着阳光下鲜艳的五星红旗,沈子豪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向现场观众致意,所有的辛苦劳累在那一刻都烟消云散。
宋康
为梦想乘风破浪
■潘 振
【人物名片】宋康,第80集团军某旅舟桥营四级军士长,多次被原兰州军区评为“优秀驾驶员”,荣立三等功1次。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州奥卡河,“国际军事比赛-2020”开阔水域项目赛场,一架载着60多名战士的舟桥桥板旁泛起朵朵浪花。战士们的衣服湿了一整天,此刻,疲惫写在每个人脸上。夕阳下,河面上吹来一阵凉风,湿漉漉的衣服让人感觉刺骨的冷。
“出国参赛”,这几个字一定是有魔力的。
接到报名通知的那一刻,宋康正在休假。入伍13年,遇事一向沉稳的他还是按捺不住从沙发上跃起,拿起电话就打给连长,表示要马上归队报名参赛。
妻子皱着眉头问他:“在家没待几天就要走,当了这么多年兵,还没折腾够?”宋康抱歉地笑笑。看着丈夫一再坚持,妻子的态度渐渐地“由阴转晴”:“你回队吧,能代表国家参赛,我全力支持!”
宋康是单位最优秀的舟桥车驾驶员,十几吨重的舟桥车在他手里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几乎每个刚入伍的舟桥兵都听过宋康的驾驶“传奇”:漂移停车、拐弯不减速、急速舟桥撤收……但宋康并不满足,他一直期待着更大的舞台。
集训淘汰率超过50%,即便像宋康这样的优秀队员也感觉到沉甸甸的压力。“军旅生涯进入倒计时,这是我最后一次为国争光的机会。”不觉间,宋康攥紧了拳头。
那段时间,宋康每天训练超过14个小时。为了纠正路线和操作上的失误,休息日也被宋康拿来研究比赛录像。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宋康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参赛名单里。
集训时,队里配发了两双作战靴。其中一双,宋康每天训练时都穿着,靴子在水里泡了几个月,怎么晒也晒不干。另一双则被他锁进柜子里,直到登机前一天,宋康才把它拿出来,认真地打了两遍鞋油。这双新靴子,他要留到比赛那天穿。
按照规则,比赛将完全使用俄军装备,驾驶室里眼花缭乱的俄语操作面板、与我军截然相反的装卸载方式,再加上连成片的泥泞路面……比赛难度极大,可宋康的劲头却更足了。从装备交接的第一天起,他就跟在俄军驾驶员身后耐心请教,有时交流一个词要比划半天。不过很快,他就掌握了面板上所有按钮的使用方法。
巅峰对决的时刻终于到来,宋康穿着新战靴钻进驾驶室。虽然前面几位队友遭遇失利,但他依旧沉着冷静,踩着刹车的脚随时准备全速前进。随着信号弹升空,他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快一点,再快一点……”越深坑、跨泥泞,舟桥车飞速抵达河岸。卸载、泛水、结合,一气呵成。紧接着,宋康打开车门跃入水中,与操作手配合完成了舟体结合。河对岸的信号弹升起,中国队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奥卡河又恢复了赛前的平静,五星红旗随风飘动。中国参赛队员浸湿的军装前挂上了闪耀的奖牌,耳畔传来了《义勇军进行曲》。这一刻,中国舟桥兵,圆梦奥卡河。
于江
爱拼才会赢
■海 洋
【人物名片】于江,第79集团军某防化旅下士,荣立三等功1次。
俄罗斯三防学院“佩索奇诺耶”基地,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在“国际军事比赛-2020”安全环境项目接力赛中,刚刚超越外军参赛对手,奋力冲过终点线的下士于江,用力挥舞着右拳大声呼喊,满是汗水和雨水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年初,旅里成立国际军事比赛集训队,刚刚晋升下士的于江,第一个向连队报了名。
“为国出征,将是多么大的荣耀!”于江心里乐开了花,“如果能捧回奖杯来,奶奶一定非常高兴。”于江想起当兵离家的那天,年迈的奶奶一直送他到站台上,一边擦拭眼角的泪一边叮嘱道:“孩子,到部队好好干,争取干出个样子来。”
来到部队,于江一直琢磨着,“咋干,才能干出个样子来?”渐渐地,他想明白了,“想成功,那就每件事都拼到底。”
入伍以来,于江先后参加过陆军“精武-2018”“防化奇兵-2019”等大项比武,积累了不少参赛经验。可一直从事防化发烟专业的他,面对国际军事比赛的防化侦察课目,心里却直打鼓。
“先练起来再说!”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练好全身防护状态下防化侦察这一比赛项目基本功,于江再一次拼了。
2月的东北大地,滴水成冰。戴着防毒面具跑步,连呼吸都异常困难,可于江却坚持再绑上沙袋,一跑就是5000米。晚上熄灯后,宿舍内鼾声四起,他还在挑灯夜战,反复磨炼毒剂侦检技巧。
就在大家翘首期待出国比赛时,意外出现了。那天训练中,于江乘坐的步战车先后通过蛇形路、壕沟、混凝土梁,行驶至崖壁时,由于车速太快,他被颠起半米多高,落地时磕伤了胯骨。
毒剂侦检作业需要侧弓步蹲下作业,而一次完整的防化训练,往往需要蹲下起立数十次。“胯骨受伤意味着什么呢?”于江大脑一片空白。
“于江这段时间不能再参加训练了,他需要休息。”随队军医向集训队领导反映情况。
“努力了7个月,就这么放弃岂不是太可惜?”那段时间,于江的内心十分煎熬,病痛的折磨让他难以入睡,一个更急促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荡:“坚持下去,坚持下去……”
“对我来说,躺在床上就是最大的痛苦!”于江咬紧牙关坚持训练,每做一次动作就大汗淋漓。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于江反复研究参赛用的某型侦毒器,使侦毒器刻刀外置,并优化顶针取放位置,训练成绩迅速提升。
安全环境项目巅峰对决现场,于江快速跳出防化侦察车,右手紧握侦毒器,冲向60米外的侦毒场。来到第一个点位,接近放有模拟剂的黑色方盘,于江迅速打开开关观察侦毒管是否变色,并根据显色情况判断毒剂种类……侦毒结束,于江用时58秒,远超同组对手,帮助团队取得了佳绩。
在返回住宿区的大巴车上,于江拨通了视频电话:“奶奶,看到比赛视频了吗?我今天表现棒着呢……”
摄 影:潘 振、傅道永、王金朋、 帅少鹏
图片制作:孙 鑫
【来源:解放军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