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杨霁月 实习记者 赵紫君
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强化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和工程防治,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努力建立完备的灾害预警和防治体系,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服务。
9月7日,作为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的分论坛之一,灾害预警科技与服务创新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灾害预警领域的300多位嘉宾齐聚成都,围绕多灾种预警技术、政策、法规、管理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解决小流域山洪非线性模拟问题
2分钟完成53万个小流域的实时连续模拟
“山洪灾害是洪涝灾害里最薄弱的环节。”水利部减灾中心工程技术研究部副主任刘荣华对于监测预警系统精准度和小流域山洪非线性模拟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山洪防御不仅要以雨量指标进行防御,还应考虑上下游的关系和前期降雨的影响,在山洪带防御模式上,以水区为单元来进行分析,后台以流域为单元来进行计算。另外要建立渐进式的预警体系,综合利用天气预报的信息和洪水模型来进行预警,从预见期长的24小时到6小时的天气预报作为落区的气象预警,起到提醒的作用。
“洪水的预报精度在大江大河和资料比较好的中小河流大概能达到80%的精度,在小流域,特别是流域面积小于200的小面积,都是无资料地区。”刘荣华指出,针对无资料地区的问题,要采用大量高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考虑汇流情况,同时要结合不同预见期的各类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预报预警。据刘荣华介绍,研发的中国山水水文模型就是采用7例元素和6类水文过程,把山洪的影响要素串起来,再进行精细化的计算。他说:“一般来说山洪预见期实测降水大概就是半小时到2小时,而我们开发的并行的计算引擎可以实现全国53万个小流域实时连续模拟2分钟完成。”
建立全国首个极端灾害预警智库
助力提升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在论坛上,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与西财智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全国首个极端灾害预警智库。据介绍,该智库将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全球,由顶尖自然科学、工程学、法学、政府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极端灾害预警创新型研究团队,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中国极端灾害的个性和共性规律、化解措施、响应方案,协助制定基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预警信息发布规则,形成极端灾害预警应对技术体系、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响应对策体系,助力提升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极端灾害预警智库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表示,极端灾害预警智库的成立,将有力推动中国多灾种预警技术、应用、政策、法规领域的科研与创新。王暾介绍道:“智库将聚焦我国灾害预警、防灾减灾重大决策部署,整合专家资源,为四川乃至全国、全球防灾减灾工作科学决策提出专业客观、有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对策和建议,加强极端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