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反而越感觉不幸福,为什么?因为现在每个人的幸福,好像都是对比出来的。比如说,你坐地铁我开车,我就觉得幸福;你喝粥我吃包子,我就觉得幸福。人们好像已经没有了那种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是越攀比,越觉得不满足、不幸福。

现在衡量一个人幸福不幸福,衡量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好像全部都是以物质条件为标准的,并且大家都这么认为,并且成为了一种普通的价值观。不管你多么的糟糕,只要你是一个收入很高的人,你处于某个位置,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好。你不管多么好,只要你收入很低,你说的话就没有分量。

其实,这种关于人生幸福的标准非常不准确,因为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同理,幸福不幸福,与贫穷、富有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人,粗茶淡饭,依然开心快乐;有的人,锦衣玉食,依然整天忧心忡忡。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01

马斯洛需求定律

人类的欲望无限,但是需求有限。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了一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

盲目的攀比,并不会让人们幸福,而且攀比满足来的大都是低层次需求,难以得到高层次的需求。很多人,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看见别人家买车买房了,自己家也要如此。他们把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而不是内求,于是他们越攀比越不幸福。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物质欲望也是无止境的。当你工资3000,想要5000,达到后,又想要1万、2万、5万;买了5万车,又想买10万的车;买了小房子,还要换更大的房子,等等。

你一心想赚钱,表面上看是努力上进,其实是掉入低层次欲望的漩涡,无法自拔,沦为了金钱的奴隶。即使物质条件再丰厚,也依然是改变不了层次低的属性。除非有一天觉悟了,能够真正意识到幸福的意义,并努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努力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02

志以淡泊明,节从肥甘丧

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有句话讲得很好:“志以淡泊明,节从肥甘丧”,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中显露出来,一个人的节操总在追求物欲享受中丧失殆尽。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也是给出了解释:能过着粗茶淡饭生活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样清纯、玉一样纯洁;而讲究穿着华美饮食奢侈的人,他们多半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

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朝名臣林则徐自我勉励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欲不是指没有欲望,而是不要有过分的物质欲望,放弃无谓的享乐,多一点修身养性。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曾国藩更是毫不客气地说:君子满心怀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他们把准求顺从真理当作是快乐。小人满肚子装的都是各种欲望,所以他们就把满足欲望当作快乐。

由此可见,层次高的君子喜欢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层次低的小人更喜欢追求物质上面的享受。时间长了,两者的志向和节操也区分开了,淡泊明志,享受丧志。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03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当我们明白了需求有高低之分,也明白了过多欲望容易丢失志向和节操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层次越低的人,物质需求越多。

哲学家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正是因为生命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在过程中去多寻找意义,尽量让自己活得更加舒适、自在。

精神层次高了,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不再拘泥于物质的无限满足,能够及时抽身出来,思考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不再困惑、不再焦虑,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好与坏。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我们学习孔子的弟子那样“一箪食物,一瓢水”,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我们可以学习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以学习曾国藩那样“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真正富足的人,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即使粗茶淡饭,也能体会到生活的趣味、人生的真谛。正如《菜根谭》中所写: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当我们看淡了物欲,精神层次就会不断升高,也如古人所讲:“嗜欲深者天机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8 字。

转载请注明: 层次越高的人,物质需求越低 - 楠木轩